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鼓励发展新能源车,给钱不如给市场

2016-04-15 09:20:10 魏英杰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今年初新能源车骗补事件曝光后,由国务院亲自牵头的核查工作正在进行。同时,相关部门正着手对新能源车补贴进行调整,降幅或高达50%。

为鼓励发展新能源车产业,从国家到地方都拿出真金白银给予补贴。针对不同车型,补贴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以6-8米客车为例,从国家到地方,每辆补贴高达50万元。虽说补助对象是消费者,但面对如此巨大诱惑,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纷纷卷入其中,以虚构销售量等方式骗补。仅去年一年,政府用于新能源车补贴额度就达到300亿元以上。这么庞大的一笔公共资金,结果却被大肆骗取,政府和纳税人岂不成了冤大头?车企、供应商利欲熏心是问题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表明,政策本身或存在严重弊端。据报道,一些车企每年获得的新能源车补贴,竟然超过企业年净利润。如宇通客车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35.35亿元,而去年获得新能源补贴高达68.565亿元,已接近公司年净利润的两倍。补贴变成企业重要利润来源,企业难免要挖空心思,千方百计获取车补。

政府采取高额补贴,还催生出不少徒有其名的所谓新能源车生产企业。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多达169家,而2015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约30万辆,平均下来一家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足2000辆。可想而知,这其中有不少企业纯粹是玩个概念,或者根本就是冲着政策补贴来的。而多数新能源车生产企业都是一窝蜂生产销售技术含量低、价格便宜的电动汽车,缺乏类似特斯拉这样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这同样说明,新能源车补贴不仅未能发挥应有的激励创新作用,反而在客观上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热情和市场开拓能力。

那么,大幅减少补贴,就能堵住骗补漏洞吗?恐怕只能减少车企骗补的额度,而难以遏制这一现象。只要有一定利益空间,车企就有动力铤而走险。而如果补贴大幅减少,直至企业不愿冒险获得补贴,政策鼓励的效应也将大为递减,直至形同虚设。这样的话,还有必要实行补贴政策吗?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一边对骗补现象进行严查,一边大幅削减补贴,并表示将于2020年取消新能源车补贴。实际上,与其减少,不如现在就直接取消。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新能源汽车,其逻辑在于鼓励发展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让公众从中受益。但如果钱白花了,政策效果又没有真实显现,这钱不仅花得不值,也对不起公众。

至于该如何鼓励发展新能源车,办法其实还有不少。一者,不妨从政策入手推广新能源车,比如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减少各项审批环节,给予生产企业政策优惠。再者,给钱不如给市场,让新能源车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如有的地方在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同时,对新能源车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市民购买、使用新能源车。还有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和引进社会资本,加强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如充电桩)的建设,为推广新能源车开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