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校园暴力”需要限制“江湖文化”
2016-04-21 10:14: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4月4日晚上,16岁的龙龙在一场同龄少年的群殴中被乱棍打死。这场斗殴有40多人参与,只是为了争风吃醋。身体瘦弱的龙龙在逃跑时被绊到,结果死于非命。(4月19日《钱江晚报》) 又是一起校园暴力,又是一起校园血案。警方的迅速出击,将所有参与斗殴的学生都抓获了,这是正义的一个呈现方式。可是,已经远去的生命不可能再回来了,再严厉的审判都难以抹去家长的眼泪。我们在查办一起起此类案件的时候,是不是该思考另外的问题:校园暴力何来?其实这背后是“江湖文化”的盛行。 前段时间,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告诉我说:老爸我现在也是老大了,在我们班,很多人都喊我大哥。我问这是为何,他说“我是班长他们都听从我的安排”。孩子的心中为何有了大哥和小弟的认知?作为家长我从没有给他说过大哥和小弟的说法。孩子的这种江湖认知,是来源于“江湖文化”的。 有一首歌曲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首歌曲固然是唱给成年人听的。可是,孩子也是能够听到的,唱着这样的歌曲长大,孩子的心中能没有江湖情结吗?再看看我们的影视剧,反映的内容除了情爱,就是江湖了。如果说,古装剧里的江湖是艺术表现的形式,是不能回避的,那还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很多现代剧为何也要展现江湖风雨?这都是必须的表现形式吗? 最为关键的是,展现江湖风雨的时候,很多影视剧的导向是错误的。他们展现的不是江湖风雨的可怕,展现的是江湖风雨的情感世界。看了这样的电视作品,别说是孩子了,即使是我们成年人的感受,也会有错误认知的,甚至有时候感到快意恩仇是多么的正义。一个法制社会不需要快意恩仇。当电视里是打打杀杀的江湖的时候,当动画片里也是大哥和小弟的时候,当网络游戏都是以风雨江湖为主要题材的时候,当就连少儿图书里也写满凶杀和色情的时候,害了孩子的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放纵,还有不该被广泛传播的“江湖文化”。 现实生活中,很多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大多数的作案手段都是模仿出来的。一如这个“场面宏大”的40多名学生参与的斗殴事件一样,这些学生的底气何来?何尝不是受到了错误影视文化的侵袭? 终结风雨校园,需要重新审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了。未成年人需要保护,但是不能成为“保护犯罪”的借口,需要提升打击力度,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处罚需要有个底线。更需要的是,加强文化产品的审查力度,限制“江湖文化”的传播。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