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胡拥军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提出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在全球新一轮技术与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 ”对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大有可为,为引领新常态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转基因工程”。 一、“互联网 ”引领创新发展 “互联网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活跃的创新风口,它体现了新的经济形态、新的资源配置和新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一,“互联网 ”激活了更多的创新资源,互联网的“赋能”效应让小微企业、创业团队、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人能够依托互联网按需分享设施设备、办公场所、知识技能、信息服务等创新创业资源,让人人创新、草根创新、微创新成为可能。第二,“互联网 ”催生了更多的创新载体,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开始向各类小微企业和创新团队、个人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成为催生创新的母体,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各类新型众创空间迅速发展,众包、众筹、O2O、电子商务、分享经济等互联网平台成为催生创新的新型载体。第三,“互联网 ”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产消融合、C2B制造、协同研发、云服务等打破传统创新模式的封闭性、单一性,使得创新的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放性创新、社会化创新成为大趋势。目前,我国拥有约7亿网民,网民大国红利巨大,“互联网 ”引领创新发展优势明显,大大加快了中国分享经济、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互联网 ”相关领域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从本土到全球的赶超进程。 二、“互联网 ”推动协调发展 “互联网 ”为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通过促进信息交流、打破时空障碍、降低进入门槛、重构信任关系,助力城乡与区域之间的技术、资金、人才、物资、信息等资源要素流动。第一,“互联网 ”为城乡协调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农村电子商务、农业虚拟产业集群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具有互联网思维与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新农人群体快速崛起,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智力支撑;村村通宽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进村入户等重大工程为农村提供了必需的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服务等,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与网民规模快速提升,城乡数字鸿沟得到有效缩小。第二,“互联网 ”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东部地区尽管通过先行工业化积累了明显的产业竞争优势,但传统产业去库存压力大、结构调整腾笼换鸟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相关产业的历史包袱少,可以轻装上阵布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等发展,拥有难得的跟跑、并行甚至局部领跑的机遇,如贵州、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地区的大数据在短时期内得到迅速崛起;中西部地区可以利用互联网开放平台整合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优质产业链资源,突破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路径依赖与成长周期,发展在线特色产业链、虚拟产业集群的潜力巨大,“互联网 ”将有利于快速培育、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缩小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互联网 ”激活绿色发展 “互联网 ”通过信息流引领资金流、物质流、人才流、技术流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为激活绿色经济与低碳生活提供了必需的催化器。第一,“互联网 ”推动传统粗放型经济变轻、变智、变绿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三次产业中的深入应用。第二,“互联网 ”推动过度消费的传统生活方式变省、变少、变低碳,“我占有”式消费逐渐式微,“我分享”式生活正在国内外兴起,这种全新的“我分享”式生活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分散的盈余资源提供供需精准匹配,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盘活了资源存量,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资源环境压力,是绿色发展的最佳体现。 四、“互联网 ”加速开放发展 “互联网 ”天然拥有开放的基因,具有打破区域壁垒、跨越国境边界、推动开放交流的独特优势,从宏观层面有利于我国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丰富对外合作交流,从微观层面有利于帮助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展全球化运营。具体来看,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开放发展铺路架桥。目前,一带一路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将为我国打造21世纪的新型开放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另一方面,“互联网 ”相关企业走出去为开放发展垦荒拓土。 五、“互联网 ”促进共享发展 “互联网 ”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特征的技术创新应用,为落后地区、弱势人群创造了更多的参与经济活动、共享发展成果的机会,是实现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第一,“互联网 ”推动优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网络课程、远程医疗、慕课等的出现,降低了中西部贫困农村、低收入群体接受优质医疗教育服务的门槛与成本, 如“互联网 教育”对于破除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也为社会流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二,“互联网 ”提高了弱势群体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互联网 ”让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将获得“解放”,不用被动地参与到流水线的分工链条中,可以通过通过分享经济等互联网平台直接对接供需双方、主动参与分工协作。 “互联网 ”践行五大发展理论已经先行一步,但它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仅仅刚刚开始。以分享经济为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左右,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因此,当前与未来一段时间,顺应五大发展理念的总要求与大趋势,“互联网 ”的巨大潜力有待挖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