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小学语文教材西化”是个伪命题

2016-04-29 07:55:00 潘洪其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中小学教材需要更多地从人类文明共同的优秀成果中吸取营养,一定要在教材内容中分清楚哪些是外国的,哪些是中国的,一定要判定外国内容占比多大就构成“严重西化”,这种简单机械的思维和粗暴生硬的做法早该摈弃了。】

针对网络上流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的指责,人民教育出版社近日发布声明,称有关言论不符合事实。声明除用外国题材选文占比15%的数据回应外,同时用教材中选取的大量歌颂和赞扬祖国优秀人物的文章,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文成公主进藏》等,否认网上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贬低中国人”的说法。

中小学教材特别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教材,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一直以来,中小学教材的编写都是事关重大而颇为敏感的工作。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材编写提出各种意见建议,往往也都着眼于教材内容可能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如果认为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就会对教材提出有时十分尖锐的批评质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评估教材内容对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影响,不是简单易行之事,这一方面要对教材的内容有客观、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对这些内容的“意义”有科学、公允的评价,两者缺一不可。

这次人教社之所以发布声明,正式回应网络文章的指责,主要是因为网络文章给人教版教材扣上了一顶吓人的帽子——“严重西化”。该网文梳理了人教版每一册小学语文教材中西方文章的具体案例,认为外国作者的文章和描写外国人物正面形象比例过高,中国人在教材中的呈现,基本都是“贪睡不守时”、“自私小气”等负面形象。作者发出严厉质问:“人教版教材里的这些导向,究竟是要把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导向何方?这是要全面摧毁我们的自信,重新树立起崇洋媚外的奴才思想吗?”面对如此堂皇而严厉的指控,人教社若不正面回应,势将陷入很大的被动之中。

人教社用外国题材选文占比为15%等数据,以及选用大量歌颂和赞扬祖国优秀人物文章的实例,应该说足以否认网络文章提出的指责。中国有数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应当在中小学教材中有充分的体现,但我们不能抱着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的态度,认为中西方文化严重对立格格不入。这种狭隘的态度如果渗透到中小学教材中,势必妨碍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蕴涵丰富的人文情怀,不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胸襟和开放的眼光。进而言之,像那篇网络文章那样严守“夷夏之防”、“中西之别”观念,那种东拼西凑、断章取义、随意贴标签扣帽子、无限上纲上线的做法,其实更需要警惕和防范。

只要带着这样的有色眼镜,即便语文教材中没有一篇外国题材的课文,有些人也能从清一色的中国题材课文中找出“问题”来,他们虽然不便给中国题材课文扣上“严重西化”的帽子,但完全可能给这些课文加上其他类型的严重罪名。只要“对抗”和“斗争”的思维还有市场,有些人就不但能从“夷夏之防”、“中西之别”的角度,源源不断找到用以攻伐的题材,而且还能在国内语境中挖掘、演绎出更多似是而非的名目,得心应手地给他人扣上各种大帽子。这样的文风和作风不纠正,即便这次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指责得到了及时澄清,今后类似的无理取闹仍将不时出现。

当今是改革开放、包容融合的时代,中小学教材需要更多地从人类文明共同的优秀成果中吸取营养,一定要在教材内容中分清楚哪些是外国的,哪些是中国的,一定要判定外国内容占比多大就构成“严重西化”,这种简单机械的思维和粗暴生硬的做法早该摈弃了。从根本上说,网上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的说法,不过是一个可笑的伪命题,但它又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就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就是要从编好中小学教材抓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