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来打开微信,总会发现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刷屏。令人想不到的是,微信好友们转发的这些文章,是在为别人赚钱,鸡汤文背后暗藏着获利丰厚的“转发”产业链。记者调查发现,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每转发或点击一次1到6分钱;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5月9日《新京报》) 刷屏的养生贴、鸡汤文,一开始还很清纯,玩着玩着,屁股后面往往都挂着香艳的广告。层层转发下去,总有无限商机。你会感叹:广告主与流量主的心思,果然跟上了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时代。植入虚假广告、运用促销手段有偿转发,据说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 朋友圈沦为广告圈,倒也没什么可说的。人际情感被熟人广告兑现,友谊小船其实随时都可以拉黑。加拿大心理学家最新的说法是“喜欢鸡汤文的人一般智力较低”。这话不讨喜,但满屏转来转去的“廉价鸡汤”,确实已经渐次成为软广告的“皇帝新衣”。用网络安全专家的话说——朋友圈鸡汤文逐渐取代电视购物,成为劣质保健品、假冒伪劣药物、减肥丰胸类产品的营销渠道。由于缺乏监管,夸大虚假广告效果,产品质量更无底线。 如果说微商靠网红卖萌,微信广告就是靠鸡汤文“钓鱼”了。检索新闻可知,类似“血钻野燕麦”的骗局不胜枚举。小小的压制糖果,在鸡汤文的包装下,成了震惊世界的神药。于是问题就来了:第一,这种“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下的产品都能当药品卖的把戏,有人管有人问吗?阿里、京东等看得见的电商平台固然要监管,更为广袤的朋友圈平台恐怕也不能挂一漏万。第二,明知是软广或硬广推介,帮着平台有偿转发的行为,要不要承担法律上的连带责任呢?有点击量的时候,潇洒分钱;点击内容出事后,拍屁股走人了事?道理也不复杂,如果内容虚假,就是网络谣言;如果经营虚假,就涉嫌商业欺诈。既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朋友圈恐怕也不是“卖大力丸的人”兴风作浪之所。 眼下的困局在于,用工商部门的话说,“针对朋友圈的广告监管确实为空白。”目前,工商能做的也仅仅是风险提示。难道除了友情提醒,果真别无对策?其实,注册微信平台时都要上传身份信息,一旦出现投诉,工商、公安部门找人很容易。另外微信平台文章下方,都有“投诉”按钮,网友随时就可以举报。关键是,有关部门要倡导大家举报,奖励大家举报,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提高自己的监管业务技能,迅速识别哪些是真正的心灵鸡汤,哪些藏着虚假广告,再以关键字搜索的方式“主动出击”,还怕急功近利的广告主不露面? 从来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尽责之心。长远而言,基于权责对等的逻辑,需要从立法上明确,如同明星代言一样,写作发布卖广告的鸡汤文也当负一定程度的连带责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鸡汤文也就不至于馊味扑鼻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