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牵绳遛娃”的安全游走在牵绳之外

2016-05-10 17:16:28 陈孝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厦门一位妈妈给孩子挂上绳带,牵引着孩子在运动场跑步。有网友指出,这是“花式遛娃”,看起来就像遛宠物。记者发现,其实网上已出现不少类似的防走失牵引产品,有商家建议称“不必在意他人眼光”。有家长对此反感,表示不接受牵绳遛娃;也有家长表示,若是出于安全需要,必要时可以用一用。(5月10日《海峡导报》)

抛开雅观与否不说,类似“牵绳”之所以占据一定市场,受到部分父母们欢迎,还是在于其防走失、保安全、不费事的优点。试想,一根绳子出门,便能轻松保证孩子绝对安全,“花式遛娃”即便略有不雅,恐怕还是会被诸多父母所“谅解”。

但笔者认为,“牵绳”固然好用,但存在的致命“缺陷”却不容忽视。有些父母凡出必“牵绳”,的确是保证了孩子每次安全,但却也失去了让他们经历安全教育的可能。一般来说,需要使用“牵绳”的,大多都是2、3岁的孩子。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处在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期,需要不断的让他们触摸、感知外部世界,才能促使其心智成长。尤其是,对如此年龄段孩子,什么不该碰、哪里不能去等类似教育,有时即便苦口婆心,也总显得绵薄无力,只有让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略尝到诸多不安全行为的苦头,方能让他们对一些不安全行为主动说“不”。

作为父母要做的,不是用“牵绳”保证每次外出的绝对安全,而是要让安全知识、安全技能逐步在孩子脑海中萌芽,成为促进他们成长、保护他们一生的安全“牵绳”。同时,更要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抓住了“如何保证孩子安全”这个问题的根本,不仅让孩子们释放自由好动的天性,在认识、感触外部世界中不断成长,更让安全教育为成长保驾护航。

“牵绳”问题或许是一个细小问题,但却折射出中国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重量有余,而厚度有欠”的事实。就犹如“牵绳”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父母主导控制的安全,而不是在教育引导孩子自立自主的安全,而这种主导控制本身就是一种“伪安全”。

精彩短评:

“溜娃绳”折射社区幼儿学前教育服务薄弱

“溜娃绳”折射出的,并非完全育儿观念问题,深入探察其背后,还有着幼儿户外活动的社区支持资源问题。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与作用有着幼儿园无法实现之处。没有进入幼儿园或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其成长所需的学前服务,不仅来自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也离不开社区资源的支持。然而,相较老年人社区服务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针对幼儿的社区公共服务还比较薄弱。(茅亩)

“牵绳遛娃”不过是另一种牵手遛弯

“牵绳遛娃”与“牵手遛弯”本质一致。套在孩子身上的背带,哪怕会引起再大的心理反应,都不能否认其本身功能的单一性——防止孩子走丢的工具。这与套在宠物脖子上的绳索,以及锁在武疯子身上的铁链有质的区别,后者为防作恶以控制,而前者则是保护,或者说是爱,并没有一丝歧视与虐待的影子。当儿童失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无法抚平的伤痛,如何看护孩子自然是家长们必修的一课。“牵绳遛娃”,防走丢是第一,何况还可以实现亲子散步加深感情之目的。(晴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