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士节前夕,一系列伤医事件刺痛人心。从广东到重庆再到江西,伤医、杀医事件的集中爆发,让医护人员的执业风险已经从职业本身转移到人身。在这些新闻背后,需要冷静看到,暴力事件伤害的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全社会的安全基础,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医者仁心,医生护士向来是受人尊敬的职业,然而近年来产生了一些异化。这其中或许有医生与患者沟通不到位的原因,或许是患者与医生理解不到位的因素。在医疗体制改革本就不够彻底和各类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医患纠纷以及医暴、医闹等现象更加容易暴露。 打倒一名医生,换不来哪怕一分的好处,却能带来成百上千倍的坏处。以伤医、杀医为代表的医暴及医闹频发,不仅让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人身安全感,也为这项职业带来了深重的阴影,甚至有不少医护人员都不希望子女再从事医护工作。 社会前进的步伐不能失去正确的坐标。暴力只会让医患之间的“结”越来越难解,甚至连悲愤都是一种无力的姿势。不仅是对医生的伤害,更是对社会的讽刺。作为全社会的健康守护神,医护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最终损害的必将是每一个人。假如没有人愿意再做医生,又能指望谁来守护你我的健康? 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尊重医生就是为我们自己提供一个免于疾病恐惧的自由。不能让暴力伤医的“毒瘤”反复生长,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医生有一个安全的职业环境,这需要仰赖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我们自身而言,正视医学风险,形成合力的就医观和医疗期待,是尊重医生的第一步。 要让医护人员执业有尊严,公众健康有保障,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生的氛围。事实上,许多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并不高,但他们依旧尽职尽责,这些年来也不断涌现出感动我们的瞬间。如何给予他们更多的职业理解、人生关爱和职业待遇,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 保护医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从国家卫计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到“医闹”行为入刑,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出台了一些措施,以对暴力伤医“零容忍”的态度保障医疗秩序的运行,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进一步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破除以药养医的“怪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