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今天,如何好好做同学

2016-05-12 15:46:34 赵婀娜 朱 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文明校园”的提法我们都不陌生,大到校风、教风、学风,小至校园内的每一处标语、每一处涂鸦、每一句礼貌用语,均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明程度。而建设文明校园,不仅关乎学生素养的提升,也关乎社会文明的建构。

今天,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开放程度的提高,文明校园已经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基于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多重内涵。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关注文明校园建设”系列,从倡导健康的人际关系、学术诚信、依法治校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新时期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编 者

“怎样才能处理好校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如何在学校扩大自己的交友圈?”“人际关系总是很尴尬怎么办?”“为什么同学之间越来越淡漠?” ……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关于校园人际关系的提问比比皆是。而记者从多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关于处理好校园人际关系的咨询,也是众多咨询内容中,问询人数最多、对学生困扰最大的话题。

曾有媒体做过调查,当前,无论是大学校园还是中小学校园,校园暴力、人际冷漠以及校园人际的过早社会化是最需要被重视并亟待解决的。

校园暴力为何屡屡发生

近一段时间以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仅发生在学生之间,也发生在师生之间:

4月15日,安徽省蒙城县范集中学一英语老师因收发试卷与学生发生冲突,视频显示,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激烈的肢体冲突;3月27日,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大一学生卢海清在成龙校区一宿舍学习室被室友用菜刀杀害,起因为两人因琐事发生争执……据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经媒体报道的校园霸凌事件就高达42起。而且,校园暴力施暴者日益呈现低龄化特征。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任胡邓副教授分析:“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更倾向于用武力这种最原始本能的方法去解决冲突。”对于目前我国校园暴力频发的状况,他认为原因之一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缺乏对自己的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理性认知。

在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芷英教授看来,校园暴力频发,学校教育需承担一定责任:“我们目前的教育更关注学业方面的问题,对孩子的心理、情绪反应等关注不够。”此外,杨芷英认为校园暴力的发生也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因素,“从社会深层原因看,社会分配不公,竞争环境比较激烈,学生在面对竞争时处理不当会导致矛盾的激化。另外,来自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的影响,也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心理上对暴力行为‘脱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她指出,孩子的许多行为往往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一般父母有暴力行为,或者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孩子存在校园暴力行为的情况就会更多。

如何破解?杨芷英认为,“首先要培养青少年乐群善良的品质,教会青春期的孩子调控情绪,如何用理性的方式化解矛盾。同时学校除了对抗性、竞争性的活动外也应设立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在共同面对任务的过程中养成协作意识。”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储殷副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未满14周岁以及14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大部分暴力行为被排除在法律之外。此外,我国目前法律实际上以物理后果作为判断危害性的主要依据,而大部分校园暴力、霸凌的物理伤害程度较低,却对被侵害人心理造成极大伤害,法律低估了暴力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

对比国际经验,我们看到,目前许多国家已对校园暴力采取专门对策,美国绝大多数州已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惩罚,澳大利亚通过《全国安全学校框架》来协助学校积极打击校园内学生间欺辱行为。

在预防和及时制止校园暴力行为方面,学校、教师和家庭的责任也应当被格外重视。英国政府就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专门培训教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及行为矫正的方法。美国法律规定,学校必须提供举报霸凌事件的渠道,教职员一旦发现这类行为必须举报。校园暴力发生后,对家长也同时进行惩戒,如要求父母上训导课程,一起进入司法程序,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等,已成为许多国家探索的方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