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发布《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披露了一组可预测本月及未来数月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关键数据: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从3月份的1.37万亿元大缩至555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从3月份的2.34万亿元大降至7510亿元。M2增速又下滑了0.6个百分点。此外,4月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的放贷量,环比减少了整整一半还多。(相关报道见11版) 从本周一起,4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开始陆续发布。在金融数据发布之前,民间投资增幅遭腰斩的数据,已然引发了业界和市场的最新忧虑。若因应《人民日报》刊登的“权威人士”所言,中国经济在短期内甚至在数年内都很难走出“L”型运行的基本态势。 信贷、社会融资如此深跌,直接反映出市场投资意愿很弱。M2增速下滑则反映出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运行十分疲软。民间投资遭腰斩进一步印证了两大困惑“惑”得很深:实体经济因产能过剩投资很难投进去,制造业220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令企业不敢再轻易扩大产能;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等六大PPP重点开放领域,政府虽敞开了欢迎社会资本进入的大门,却因各地政府不肯对社会资本投资PPP项目作出“确保合理投资回报”的法制安排,导致大量社会资本被一道道无形的“回报门”所阻挡,以至于两年多来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中。 有鉴于投资“投不进”和“想投却不敢投”的困惑同时存在,而且此困惑在短期内又不具备有效化解之可能,如此这般情势,6.5%的稳增长底线极有可能被击穿,从而造成业界和市场更大的信心波动,思来想去,当下及未来数年,要确保眼下已徘徊在个位数边缘的投资增速不再进一步失速,还得通过扩大“公铁基”建设规模来避免投资进一步下滑。 情急之下,发改委与交通部于本周三启动《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此行动计划,从今年起至2018年,国家推出铁路、高速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建设项目303个,总投资概算约4.7万亿元。理想状态下,这4.7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政府所投资金只起撬杠作用,投资的大头譬如其中的4万亿元,最好通过PPP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来筹集。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靠天,此前数十年间,PPP项目筹资的“回报门”在国内外迄今皆未真正“敞开”过。由是,在稳增长刻不容缓之情势下,既然民间资本很难做到“无利还起早”,那么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的重担只有依赖国家来挑。 国家投资的筹资,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政府发债、土地使用权出让三条惯用渠道来筹集。由于今年的财政是“放大版的赤字财政”,中途再新增赤字已无可能。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大部分已被用于地方政府还“旧债”之本息,想从中挤出一部分用于交通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万不得已之时,惟一可考虑的就是继续扩大政府举债规模来筹资。只是,扩大政府举债的可操作空间,远非想象中那么大。 今年前4个月,地方发新债已破2.2万亿元,其中的2万亿元还不得不通过发新债而还旧债。而从全国看,到去年底,中央政府债务26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15.4万亿元,由地方政府担保的其他债务8.6万亿元,加上正常发行的国债余额,中央地方加总约39万亿元,与GDP之比为58%左右,已逼近60%之国际警戒线。市场层面,去年底全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超过160%,比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高出一大截。若再计入居民房贷债务(27万亿元),截至去年底,中国总体债务水平已高达GDP的260%,达到发达国家平均债务水平,远远高出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因为债务风险开始逼近,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把去杠杆列为“三去”之一力求重点突破。可见,即如不考虑债务的最大可承受极限,仅从去杠杆这一硬任务考量,以政府举债来稳投资,继而守住增速不低于6.5%稳增长底线,其操作空间亦已十分有限。 解读央行月度金融数据报告,结合本周以来稳投资的一系列急就章,包括国务院首次向地方派出民间投资督查组这一非常之举,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下宏观经济调控,尤其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上与下、左与右之间的掣肘、交织与纠结,揭示着当下的宏调政策已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但无论如何,包括4.7万亿元交通投资在内的一系列扩投资之举,若操作上得当与得法,无疑在为转型升级腾出操作时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