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破半垄断性质的格局,下游企业成本就很难“水到渠成”地由市场决定,经济运行的底盘,也就很难良性而润滑地转动起来】 “煤价都降成‘白菜价’了,电价为什么不能跟着降?”“为什么油价降了,物流成本却总也降不下来?”《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对浙江、河南两省四市的53家企业成本状况展开调查。不少制造业企业反映,虽然煤、油等原材料价格一直在降,但一些来自水电热气等垄断性行业的成本仍然“坚挺”,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不降反升,加重了企业的生存负担。 在经济下行、制造业生存压力空前的当下,记者目睹如此之“怪现状”,着实有些刺眼。这显然属于经济肌体的局部性“梗阻”,使得各类经济主体无法在同一个频道里“共振”——当原料成本企稳甚至一再降低的时候,企业成本要因为这种“梗阻”,依旧居高不下甚至负担增大,你总是甘我总是苦,这不仅影响了制造业企业的“心情”,也严重影响到企业运转的品质,乃至市场的公平。 旱涝保收,甚至旱涝了格外丰收,这是某些垄断行业的特有现象,它不跟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在同一频率,更遑论“同呼吸共命运”。时间长了,他们也不把自己当做市场流通里的一个环节,而是把自己当成政府权力延伸出来的机构:成本是一本内部糊涂账;如何定价完全自己说了算;怎么给下游企业制定规则也是一言堂……结果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垄断性特权”——企业只要装了变压器,管你用不用,都要白白交数百万元变压器基本电费;企业要排放废水,当地只有一个“特许经营”废水处理公司,处理“三废”就得“求爷爷告奶奶”;油价不断降,可高速公路、铁路等具有垄断特质的行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为了推动企业发展,国家于2015年底出台了降低成本的六大“组合拳”,其中就涉及电力、物流这些跟企业运行直接相关的行业:降低电力价格、降低税费负担、降低社保成本、降低财务成本,降低流通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现在看来,出台的好政策还不够,一旦涉及具体的利益分配,既得利益部门的阻力不容小觑,让他们尊重市场规律,甚至主动让出不该得到的利益,还是非常困难的。 没有强有力的驱动,谁都不愿意放弃原有的“旱涝保收的那杯羹”,也不会轻易“按市场规律”办事。他们会担心,如果垄断性特权被打破了,一切资源配置都按照市场规则来了,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就会减弱;自身甚至也会面临成本与生存压力,舒坦日子就没有了。可只要不打破这种半垄断性质的格局,市场就会持续扭曲,服务就很难到位,下游企业成本就很难“水到渠成”地由市场决定,经济运行的底盘,也就很难良性而润滑地转动起来。 过去人们常说,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属于市长的找市长,属于市场的找市场。现在看来,市场局部遭遇“肠梗阻”的问题,单纯地指望按照市场规律来完善市场规则,是行不通的。上述加剧企业运行成本负担的行业,无不来源于政企权责界定不到位的垄断领域。换句话说,正是权力与行政壁垒,造成了水流不畅,形成了特殊利益聚集的经济“堰塞湖”。 解铃还须系铃人,没法按照市场规律来打破的垄断,不妨靠“市长”发力解决。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