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的“一季度829个单位1796个项目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称,由于缺乏系统盘活,有些单位和项目的部分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未能发挥资金效益。其中审计发现有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发挥效益,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 维持经济增速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需要由政府出面推出一些投资项目。但是,一些地方在得到财政补贴后,未能及时投入项目运作,听任其趴在账上睡大觉,专项资金的效益未能及时发挥出来,这自然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审计署表示,对于这种情况要坚决查处,坚决曝光,坚决推进改革、促进整合,以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实,这并不是现在新冒出来的问题。这些专项资金,从计划到最后下拨,都需要进入政府预算程序,但是,一些地方上在编制预算时,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专项资金,因此各种各样的投资项目,能够列上的尽量列上,而上级部门在审批其预算时,也不可能对其中每一个项目都进行实地考察。这样一种路径之下,预算超过实际使用是常事,一些单位每到年底都要突击花钱,其源盖出于此。自然,一些为套取专项资金而编制的投资项目,由于上马条件并不成熟,尽管资金已经到手,但只能任其趴在账上,也是必然要发生的事了。 由此可见,专项资金的闲置,实际上是预算制度太过粗疏的后果。最近几年,对于预决算制度的改革一直在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正在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但是这只能是一般而言,要求预算与实际的资金使用丝丝入扣不差分毫,这是一个理想状况。因此,要改变目前出现的专项资金闲置的情况,既需要科学编制预算,也需要对资金进行整合,也就是像审计署所说的,要允许“打酱油的钱用来打醋”。当一个投资项目被证实不能上马的时候,原来下拨的资金就有必要及时转移到更急需的部门,以使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益。 这些措施如果能够落实,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专项资金闲置的问题。但是,这种由政府向某一个投资项目下拨专项资金的做法,说到底仍然是旧有的由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而这种模式正是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投资扩张来拉动经济,在我国曾经屡试不爽,但它留下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使经济运行过多地依赖于政府,市场本身的活力却难以释放。当然,在经济结构调整之后,目前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新推的一些投资项目大都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项目进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但是,专项资金被闲置这一现实却提醒我们,这种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的新的运行模式了。 专项资金闲置,其实只是一个表象,在它背后存在的一个真正问题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需要改变原有的状态,这才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