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读小学三年级的皮皮(化名),因为学习需要,在妈妈黄女士的手机里安装了5个APP学习软件。有数学速算的,英语配音的,还有语文复习的。这些软件,都是班上的老师推荐安装的。本来,黄女士觉得这种学习方式还挺好的,APP上的学习材料图文并茂,孩子做作业也专心了许多。可很快,她就觉得不对劲:皮皮对这些学习软件着迷了。(5月19日《钱江晚报》) “互联网 ”时代,为了求新意,各行各业都纷纷与“互联网 ”来一个亲密接触,教育也不例外。温州小学老师推荐的APP学习软件,无疑就是“互联网 ”运用的体现。正如专家所说,这些学习软件有不少优点,比如承载了丰富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多元有趣,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避免错误教学,更能解放一些工作忙碌的家长等等。 优点不言而喻,可是,凡事都有两面性。APP学习软件带来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必须追问的是,本就缺乏自制能力的孩子,是否应当过早接触学习软件?从实践来看,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学习软件就已经陷入沉迷状态,为了刷排名赚积分,半夜爬起来做题,这样的疯狂不免让人担心孩子们会像患网瘾一样,不可自拔。 其次,手机作为电子产品,长期使用,对孩子们的视力也是一种伤害。有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率超30%,多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有关。再次,尽管学习软件可以为工作忙碌的老师、家长释放压力,却也无形中割裂了老师、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来说,并无真正的帮助。本质上,老师、家长辅导孩子应是一种难得的良性互动,岂能由冷冰冰的软件替代?第四,过于依赖手机软件,就会降低手写等动手能力…… 尽管相关部门、专家纷纷表示,APP学习软件的使用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可问题是,谁来引导?在教育与“互联网 ”深度接触的当下,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等各方都应该与时俱进,不能让“互联网 ”的探索如脱缰野马,以为“互联网教育”就是APP学习软件的简单运用,忽视了运用的规范和引导,让教育应有的底线沦陷。 而这,一方面需要划定APP学习软件运用的底线,避免教育教学对其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真正做到既给学习带来帮助,又不影响身心健康。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仍需回归到素质教育的初衷,避免教育教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沉重的负荷,让“互联网 ”的探索轻松前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