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遇上高息免费当三思

2016-05-24 15:11:11 渡 己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一些非法集资者在监管部门间打擦边球,监管部门应因时而变,提升打击水平】

大概十几年前,有个轰动一时的“读来读去读书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某读书社推出业务:只需交纳820元、850元、888元不等的“押金”,就能免费借书一年;一年之后,公司支付的回报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息。该读书社短短几年向公众吸收资金数亿元。这些钱几乎全部被用于期货、股票等高风险投资。随着投资被套牢,崩盘的悲剧最终上演。

你可以把图书换成任一种产品,就像这次“聚智堂”推出的“感恩免费课”:存入十几万甚至上百万,一年后拿回本金,回报就是可以免费参加每堂数百上千元的培训课。结局似乎也是一样:企业资金链断裂,负责人跑路,受害者则可能面对血本无归的困境。

这种行为,分明是敛财。

梳理聚智堂的运作流程不难发现,教育培训只是形式,吸收资金才是本质。与此前P2P平台非法集资、甚至是“庞氏骗局”相比,聚智堂似乎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多是假借了教育的名义,利用家长重视子女教育的迫切心态。只要有足够的新学生报名付费,聚智堂就能运转下去,可一旦投资失利或者新付费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这场游戏只能黯然收场。

并不陌生的圈钱逻辑,何以在全国开出170多所分校,吸引巨额资金呢?一方面,随着私人教育培训市场的火爆,不少家长急于为子女安排教育培训,在缺乏对非法集资辨析能力的情况下,极易因眼前收益而被利用。另一方面,一些非法集资者利用政策漏洞,在监管部门间打擦边球,比如打着教育培训的旗号,只需要接受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很有可能躲过金融部门的监督。

当前,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不少挂着互联网金融、产业创新的旗号,从传统的直接集资向房地产、教育甚至养老、慈善等领域转移。但通过高息、免费等诱饵吸引投资、拆东墙补西墙、击鼓传花的老套路,一直没有太多的变化。对此,一方面公众要提高财商、提高对非法集资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因时而变,提升打击非法集资的水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