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新华网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在创新

2016-06-04 11:17:2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关注“科技三会”系列评论之四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等出席大会。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张玉胜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科技三会”同时召开,彰显了党和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决心。从“科技是生产力”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自主创新”到“创新驱动发展”,回顾38年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轨迹和科技体制改革历程,不难发现:科技创新对中国而言,不仅是时代的选择,更是历史的传承。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技三会”,更是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嘹亮号角。“给创新者添活力,给创业者添动力,给老百姓添福利”,正是与会两院院士和全国科技工作者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业界心声。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呼唤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当指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这不仅要求创新者富于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畏冒险、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与开拓锐气,不满足已有成绩,不自缚陈旧框框,不拘泥过往经验;更需要营造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包容环境。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创新型人才。随着由粗放转为集约、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变革,“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培养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一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弘扬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风尚,构筑和完善包括人才科学评价、人才优化管理、人才合理流动、人才培育支持、人才优先发展和创新创业激励等多个层面的制度设计,并辅以简政放权、打破藩篱、降低门槛等松绑措施,推介各类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创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唯有充分展现出科技创新的魅力,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才能激发出科技强国的更多活力与众志成城的不竭创造力。

系列之一:做更多科技领域的“领跑者”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再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为更多领域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和“领跑者”的跨越提供了历史机遇。

系列之二:把属于科学家的权力还给科学家

科学研究有时候就像探险,是基于现时科学技术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因为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所以需要科学家有对未来科技、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力。所谓,只有敢想,才能敢干。不曾设想过的目标,实践中也一定无法抵达。

系列之三: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它如同阿拉伯神话故事中的阿拉丁神灯。我们的未来也一定会被科技之光点亮,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因创新之火燎原而更加美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