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弄点新闻的毕业典礼会很失落?
2016-07-04 16:35: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昨日上午,吉林大学2016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在中心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在中场休息时,一位小伙子跑到校长李元元身边说:“校长,可以给我10分钟时间吗?我想向女朋友求婚,她是台下的博士生。”“行!”李元元欣然同意。接下来,几千名毕业生代表见证了浪漫一刻。很多同学欢呼:吉林大学是最有爱的大学! (7月3日,人民网) 到了高校毕业季,毕业典礼成了媒体的“最爱”,瞬间成了“新闻富矿”。而且今年从毕业典礼上频频传出“最强音”和”最感人故事”。厦大教授一句“不要随便叫陌生男人老公”在社交圈刷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一句“如果有一天你沦为鹰犬,逆行在法治道路上,母校将会喊你回家——去‘抄宪法’。”喊出了时代法治“金句”。李嘉诚从Beyond手里买来《光辉岁月》版权,请林夕改为汕头大学的校歌,唱到全场泪奔。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毕业演讲中称赞杨绛是“最美清华校友”,被广泛认为“接地气有情怀”。 大学毕业典礼成了新闻场,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校长教授们的确用心了,无论是更用心说到学生心窝里的演讲,还是教授们极富人文精神的肺腑之言,都让毕业典礼不再流于曾经的走过场拍拍照,而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母校与学子的珍重道别,说是即将走入社会或继续深造的学生的“成人礼”也不过分。但是毕业典礼“上头条”,肯定有诸多因素结合,不必过度追求毕业典礼的媒体效应,做不了大新闻的毕业典礼不能说是开的没意义,换句话说,不弄点新闻的毕业典礼没必要失落。 大学越是开放,越是符合现代大学的本义。我们要肯定大学毕业典礼里传出的“正能量新闻”。而且有些伦理常识,从权威专家口里说出会更有说服力。譬如“不要随便叫陌生男人老公”本该是常识,可是这些常识却在被权势资本颠覆。坚持法治而不是实施人治,正该是法律人的终极坚守,法大教授王涌的临别警示并不多余。媒体多从大学里汲取这些饱含人文精神和理性常识的精神营养,对媒体和大学和公众是多赢。吉林大学这对博士情人没把大学校长当“行政领导”,而是把毕业典礼办成了求婚仪式,而且得到校长师长的诚挚祝福,这不仅给毕业生们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喜庆仪式,而且对大学回归“服务学生培养人才”本义,回归学术治校去行政化,有不小人文推动作用。但热门新闻本身有稀缺性,毕业典礼上能搞出正能量新闻值得肯定,在外界弄不出动静也不必失落。 一所大学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氛围开放,往往更容易在毕业典礼上“出彩”。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毕业典礼只是学校“以学校为本”“情怀治校”之侧面写照,希望校长和教授在毕业演讲中体现的宽容、关爱和情怀在学校日常治理中一以贯之。至于那些毕业典礼“默默无闻”的高校,毕业演讲用心写出说出,关爱学生的事情用心做到,虽然没有多大的新闻效应,但对学生的殷殷期待用心良苦发自肺腑,不管是毕业还是日常学生培养管理中都透出“以学生为本”、“时时处处皆是关爱情怀”,又何必在意是否被媒体关注“弄出了大新闻”? 不弄点新闻的毕业典礼不必失落,真心为学生好、时时处处皆情怀的高校,会永远留在学生心中,会一样获得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