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公益不妨少一些质疑
2016-07-07 08:37: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邢晓宇 我来说两句 |
对于没有公募权又不接受冠名赞助的绿色江河来说,除去从地方基金会获得募款,过去公益支出有一部分还要依靠杨欣一本一本义卖自己的著作。不过,去年发起网络众筹项目在一个月内筹得14万元,让他意识到“互联网+公益”可能释放出新的公益量能。(7月6日《中国经济周刊》) 互联网公益时代的到来,来得仓促,恐怕让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对此,有些人士在担心互联网公益的钱来得容易,去向会不会缺乏透明。比如前段时间的“众筹救女后晒出国游”、“开奔驰募捐”等等。但笔者却认为,这样的例子也恰恰反应了网络慈善的自我净化功能,由于网络的公开、透明、分享的属性,导致了互联网公益必将置于千千万万人的眼睛底下,在这样的语境下,网络骗捐、善款的去向很难不透明。 在笔者看来,认为互联网公益“人傻钱多”是不公允的。现实之一,互联网公益可能会是将来民间慈善的主流方式。国内最稀缺的公益资源其实并不是善款本身,而是公募资质。换句话说,我国多数的NGO组织没有募款资格,老百姓向给这些组织捐款,在线下都十分困难,而互联网公益中,NGO组织与公益平台合作很大程度化解了这一难题,其自然也就受公众欢迎。2014年,支付宝E公益、新浪微公益、腾讯公益三大在线捐赠平台和淘宝公益网店共募集善款4.28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42.6%,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就是作证。 现实二,我国的互联网公益虽然发展极快,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美国的慈善捐款结构中,10%捐款来自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而中国每年的捐助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富人,仅有10%来自平民百姓。这就是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为新式慈善提供了高效便捷、互动性强、透明度高的技术条件,但人们从事慈善的热情仍然不够。 事实上,社会功能的完善,必然建立在公众互助的基础上的,而互联网+公益做的就是这个事情。如阿里巴巴启动了“互联网+乡村公益教育计划” 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积极引导社会爱心的流向;壹基金与支付宝共推“钱包里的公益”,每天一块钱,点滴爱心却汇成了社会洪流;“乡村支教计划”支付宝E公益筹款平台的开通,引导人们关注乡村教师这一群体;专注于关爱抗战老兵领域的龙越慈善基金会去年募资总额达到了4950万元,在腾讯平台上线后,网络善款超过了1000万元。笔者以为这些都是在助理完善社会的互助功能。 社会因为互助而强大,民族向心力因为慈善而凝聚。2011年,壹基金的公众捐赠占到全部捐赠金额的50%左右,2014年壹基金公众捐赠首次达到全部筹款额的72%,2015年公众捐赠占比也超过7成。近两年来,每年都有上亿人次通过互联网向壹基金捐款。上亿人因为互联网公益而觉醒,互联网公益意义的重大。由此来说,少唱衰互联网公益,多通过制度和舆论给予互联网公益更大的发展空间是多么迫切。 |
相关阅读:
- [ 05-27]报告指“互联网 公益”放大中国慈善影响力
- [ 09-16]互联网+公益:善款的执行更值得关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