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立法与执法在打击网络造假顽疾的过程中不可或缺,而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则是更为长效之策。】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崛起,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假货也从中获得了新的平台。 许多消费者反映,他们在网购时难免会遭遇欺诈陷阱,但却往往因涉案金额较小无法立案或店主注册信息不实等问题而维权困难。媒体调查也发现,一些公司利用网络平台注册审核漏洞,大量招聘兼职人员,利用其真实身份注册网店,并转手倒卖给他人。需要指出的是,网购平台这些乱象若得不到及时规制,不仅会对互联网交易生态构成严重危害,而且也将打乱我国网络平台崛起的正常节奏。一个典型案例就是,阿里巴巴在头顶“全球最大的电商”光环于美国上市之后,却一直受困于假货风波,并曾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警告称: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将被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事实上,近年来为了摆脱售假负面影响的阴影,阿里巴巴一直宣称对虚假注册、虚假认证等灰色产业链秉持“零容忍”的态度。但遗憾的是,阿里巴巴突围打假困局的难度不容小觑。究其原因,一方面假货界定标准不清,“低价”并非判定假货的必然条件,包括商家清仓、商品二手属性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致低价销售现象。另一方面,网店造假存在现实市场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为寻求更低制造成本而撤离中国内地市场,原有大批代工企业凭借既有设备和技术成为“高仿品”的生产商,而这些产品也恰好迎合了收入水平不高但存有炫耀心理的消费需求。此外,当前我国相关法律缺位,现有法律法规并未强制网店办理工商登记,由此造成网店实名制无法落到实处,给管理部门的执行工作带来挑战,惩处威慑力由此弱化。 由上可见,网络造假乱象尚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厘清,我们在强调继续向违法者加码施压的同时,可以考虑以“堵疏结合”的方式化解难题。制造企业只有拥有自主品牌才可能奠定永续发展的基础。如若能协助企业拓展自主品牌的成长空间,那么经济实体将会在战略发展与短视利益之间做出理性选择,继而扭转企业沉沦于制假售假的恶性循环。例如,阿里巴巴已着手与各地政府合作,通过政府部门代言、网络平台营销宣传等方式扶持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自主品牌,以此加速自主品牌的成长速度、带动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严格立法与执法在打击网络造假顽疾的过程中不可或缺,而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则是更为长效之策。 |
相关阅读:
- [ 06-24]中国打假须破解“廉价药命题”
- [ 05-19]协作与大数据构建新型打假模式
- [ 03-22]“收钱噤声”的职业打假是可耻的
- [ 03-18]“山寨社团”不能仅止于曝光
- [ 03-17]网络打假应成为社会治理主战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