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媒体报道了部分“驴友”挖草甸、拔金莲花,“玩伤”河北小五台山一事。此后,河北小五台山开始全面封山,森林公安表示要找到破坏者。14日,被曝挖坏高山草甸的“驴友”王东(化名)主动联系媒体称已经认识到错误,愿意承担责任,并向小五台山保护区道歉。 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西北张家口地区的蔚县和涿鹿两县境内,地处燕山——太行山山系,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五台山风景秀美,又因距北京市区仅一百多公里,一直受户外爱好者的推崇,成为北方的“驴”行胜地。随着小五台山的名气变大,上山游览的人也不再限于三三两两有自律的户外发烧友,很多没有生态保护常识的人也蜂拥而至,一些人的不自觉行为对大山的破坏也越来越大。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感慨道:“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和当下人们对于户外旅游的态度变化可谓不谋而合。随着人们对于景点旅游失去新鲜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户外山野旅游当中。这也就使得原本只在小圈子里传播的野山野路,开始进入大众旅游的视野当中。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看庙”旅游方式的人们,也开始像户外发烧友一样,背上背包、帐篷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寻找王安石笔下的“非常之观”。 像古人那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这本是值得推崇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保护意识普遍还比较薄弱的我们来说,这一转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以小五台山为例,由于周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这里几乎成为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生态孤岛。原始风光的背后是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砍树枝、挖草皮、摘野花这些不检点的举动,对于小五台山来说,都有可能造成难以修复的生态破坏。 据媒体报道,面对越来越多的生态破坏,小五台山保护区一直面临到底要不要封山的两难问题:封山很难真正封得住,“驴友”总能找到各种方法偷偷进山;而不封山,如何约束管理“驴友”的行为又成为一个难题。违法成本低,监管成本高,这是政府监管面对生态破坏时最大的痛点。而如何化解这一痛点,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将法律的严厉惩处和公益组织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其实,经过这一次舆论风波,对于加强规则约束,各个利益方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共识:政府监管部门希望破坏生态的事件不再发生,户外爱好者希望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还能继续上山感受自然美景,山下提供食宿的农家也希望别因个别人的不当行为造成封山而失去客源。有了这样一个共识的基础,下一步就是发挥各自的力量,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划定违规的红线,谨慎用好“封山”这一执法高压线。而户外爱好者和相关经营者则应该发挥宣传、劝导的作用,弥补政府部门现场监督执法成本过高的不足,逐渐培养起保护生态的意识和习惯。 面对已经到来的山野户外旅游热潮,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要加强监管、严厉惩罚,但更重要的,还是加强环保教育,促进环保理念的普及。同时,鉴于从环保理念到环保行动,中间有很长的路这一现实,还需要监管部门、社会组织还有户外运动参与者一起发力,共同完善生态保护的规范,最终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户外旅游新文化。 |
相关阅读:
- [ 07-18]福建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路径:生态红利惠及八闽大地
- [ 07-14]生态田园风景 两岸大学生走访旺山新农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