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打酱油的钱能买醋”是进步
2016-08-02 08:15: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邢晓宇 我来说两句 |
中办、国办近日联合印发文件,亮出多项“松绑+激励”举措升级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管理权限,允许部分“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8月1日《北京青年报》) 高校科研经费本来就是校园腐败的一个致命诱饵,监管的乏力致使它一度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如今,中央发文给高校、科研机构的经费管理“松绑”,允许“打酱油的钱买醋”,这岂不是要给科研经费的监管雪上加霜吗?由此,不少网友发出忧虑——允许部分“打酱油的钱买醋”,监管可别打酱油哟! 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的确容易滋生腐败,科研项目甚至被人愤怒地喻为“个人提款机”,挤占、挪用、冒领、私吞科研经费的丑闻不断。可是,科研经费除了被不法者侵蚀、私吞之外,它还有另一面,即管得太死、效率低下,严重地束缚了科研的进展。政府部门当然不会忽视科研经费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漏洞滋生腐败,但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率。如今,两部委下放管理权限,允许“打酱油的钱买醋”,就是为松绑科研经费而采取的具体举措。 事实上,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与为科研经费“松绑”并不矛盾。相较于国外大学,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太死,高校自主权低,不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当前对科研经费的审核较为刻板,比如在预算上若没有出国考察的项目,而在实际科研中又需要到国外考察,那么,这笔考察费用就会被卡在审批环节上。预算中没有的花钱项目,无法通过审核,这看似严格,但它并不能堵死冒领的漏洞,反而束缚了科研的进展。 再者,劳务费是参与科研的研究生补贴,以往的科研经费管理对这一部分管的较严,无法激励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2015年,国家取消了劳务费占15%这个限制,科研人员报预算时还会对劳务费占比“自行设限”。然而,由于种种顾虑,新政在执行中却遭遇了“玻璃门”,科研组并不敢因此在劳务费上大手大脚,因为没有切实掌握支配劳务费的主动权。现在,两部委的文件明确表示, 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其意就是要打破“玻璃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科研项目审批就像做饭,按目前的管理制定,预算中有“酱油但没有醋”,可是,如果在实际操作中要稍微改变预案,需要用到醋,而不用酱油了,那就对不起,买酱油的钱报销不了。你说,这样的经费管理制度不影响科研吗?我们不必纠结于能不能拿“打酱油的钱买醋”,而是要认真审核“买醋”是否有必要,有能让饭做得更有味。所以,允许“打酱油的钱买醋”不等于方式审核与管理;相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政之后,国家对科研资金的管理、审核会更严格。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