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1日上午,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3:1逆转塞尔维亚女排,强势夺冠,这是中国女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时隔12年再次摘得奥运会金牌,也是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久违了,中国女排!为尊严而战,为梦想而战,金牌属于你,光荣属于你!多久没有盯着电视荧屏目不转睛?多久没有为一场球赛饱含热泪?昨天上午,中国女排让亿万观众重拾失落的记忆,重燃久违的激情。35年来,中国女排早就成为一种图腾,内化成国人浓得化不开的情结,12年的曲折,显得太久太久。作为中国体育的一面大旗,征战里约的中国女排满载期望前行。命运却在考验着中国女排,小组赛输了三场,以第四名身份艰难出线。于无声处听惊雷,就在不为人们看好的情况下,中国女排接连上演逆袭好戏:力克上届冠军、东道主巴西队,拿下“苦主”荷兰队,完胜塞尔维亚女排,12年后重回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一定有一种精神支撑着中国女排,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中国女排。《感动中国》给荣膺2015年“年度感动人物”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颁奖词写道,“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这是郎平的传奇写照,又何尝不是女排精神?1/4决赛,中国女排战胜东道主、上届冠军巴西队后,郎平说:“我们一直在等待,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我觉得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正是这种面对强敌不气馁、面对困难不弯腰、面对挫折不放弃的精气神,引领中国女排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演绎“王者归来”,重上层楼最高处。35年来,《广州日报》也一直跟随中国女排脚步,多次头版甚至整版报道中国女排比赛盛况。全媒体时代,仅仅8分钟,广州日报官方微信就发出中国女排夺冠的深度报道! 比金牌更闪亮的是女排精神,比奥运金牌含金量更高的是“精神金牌”,女排精神永不过时。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女排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没有不畏强手、奋力拼搏、永攀高峰的精神,运动员如何实现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现实层面,其一,年轻运动员需要女排精神。本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4岁,是近三届奥运会最年轻的一届。年轻一代运动员有朝气、有活力、有想法,这是他们的长处,但也需要更多的考验、磨炼,从体能、技能到精神,从拼搏精神到团队精神,多角度、全方位塑造,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运动员。其二,更多体育项目需要女排精神。在里约奥运会上,乒乓球、跳水、举重等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仍是中国代表团争金夺奖的主力军,但也受到了挑战,田径、男子足球等非优势项目仍在艰难跋涉,未见太大起色。一些体育项目并不缺钱,也不缺人,缺的恐怕就是女排精神。 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女排精神。1981年,中国女排在袁伟民教练指导下,首夺世界杯冠军,“女排旋风”从体育界刮向社会,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产生过深刻影响。35年过去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大到简政放权、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小到房价调控、节能减排、交通整治等,面临诸多挑战。在涉险滩过深水的改革重任、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亟需不畏险阻、攻坚克难、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女排精神。 “不管我在还是不在,中国女排的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郎平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是的,女排精神永不过时,值得薪火相传。 |
相关阅读:
- [ 08-22]女排夺冠,珍视超越金牌之上的价值
- [ 08-22]让女排精神跨越体育与时代
- [ 08-22]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 [ 08-22]“女排精神”不是空洞的鸡汤
- [ 08-22]新时代女排离不开专业主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