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偏见的“标签”遮蔽了眼睛
2016-08-29 19:16: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原本应该去大学报到的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却因为一个诈骗电话而被骗走全部学费,不幸猝然离世。目前,6名诈骗嫌犯已经落网。近几天,网络上关于这一事件的后续报道很多,大都对安溪冠以“电信诈骗之乡”之名,突出该地电信诈骗现象之盛。当地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对诈骗分子的愤恨,指其“让家乡蒙羞”。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习惯给任何事物都贴上“标签”,其来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来自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被某个地方的人骗了或抢了,导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种是来自他人的经验分享,这里的“他人经验”既可以来自亲朋好友,也可以来自媒体报道。但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事上一千,各各不同,绝非简单的“标签”所能涵盖。“标签”化不仅无法传递给人们正确的信息,还会因为其所固有的歧视与偏见特性,让人们失去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失去对事物真实状态的判断力。 毋庸讳言的是,某些犯罪确实会表现出地域集中化的特点,从事这一行当的人可能来自同一个县、同一个镇,甚至同一个村。骗子归属于某个地域,但某个地域的人并不都是骗子,这样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一些犯罪行为,尤其是实施之后可以获得较高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往往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人进入其中。由于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经验的最佳传播途径便是人际关系,从示范者向其亲朋好友逐渐扩散。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如拐卖、制假、诈骗、假乞讨等行为的实施者,往往出自同一地域的原因所在。这是中国的人际关系特点决定的,而不是地域决定的。 实际上,在对电信诈骗分子痛恨上,安溪当地并不比外地人少多少,甚至因为诈骗分子败坏了当地声誉而使这种痛恨更加强烈。明了于此,我们就能把目光从地域标签上移开,投向更深层次的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和对犯罪问题的预防上来。歧视和“标签”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更加严厉的打击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明了于此,我们也才能越过地域标签,将目光投向更多被那些标签遮蔽了的美好事物上去,比如在安溪,就有美丽的古村落,就有沁人心脾的乌龙茶、铁观音。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正是消除地域歧视,跳脱“标签”化偏见看人的最佳途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