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须防范司法腐败风险
2016-08-30 16:56: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非我国司法领域的新生事物,刑法第67条、第68条就有对自首和立功的从宽处理规定,法律实务中也经常应用,对于这项制度的争议在法律界一直未有停息,焦点就在于尺度的把握上。如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在18城市开展试点,随后将在全国推行,但怎样把握好制度的使用尺度,避免这项制度成为一些人谋求减轻罪责、滋生司法腐败的钻营之道,需要在制度建设和法律实务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是依据我国刑法、刑诉法相关规定,推动“坦白从宽”刑事政策具体化的一项制度安排。对于实施这项制度的进步意义,法律界已经形成共识,对于有效及时惩治犯规、合理优化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深化刑事诉讼体制改革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推动国内司法进步。 但宽严也应有度,宽并不意味着“松”,不代表在刑事量刑上的随意性,更不能为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司法腐败大开窗口。根据公布的草案内容来看,在制度设计上对于适用“从宽处罚”设置了四项前提:自愿如实供述、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也明确要求撤销案件或不起诉决定必须经过公安部或者最高检批准。在防范制度腐败上加了锁,但并非加了锁就是万全之策。 制度规定中对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显著放宽了,特别是在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审判中,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不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庭宣判。这就意味着将量刑的权力完全赋予了审判员一人。这就难免导致一些被告人为了寻求减轻量刑,会通过不正当渠道与审判员进行接触,滋生了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风险。同时,对于哪些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决定权也在法院,不排除有些人借机钻空谋求重罪轻判。一旦发生制度性腐败将有违制度建立的初衷,甚至会造成司法倒退。 随着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细化制度设计,制定更为严密的防范风险策略,始终坚持公平正义这条法治的生命线,推动我国司法领域不断进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