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高校注水就业率到底有多难?
2016-08-31 09:14: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今年高校毕业季,半月谈记者在甘肃、黑龙江、福建等省多所高校调研了解到,在利益驱动下,就业率“注水”已经成为部分高校的潜规则,可能导致教育部门对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误判。改革传统的就业统计方式,引入薪酬水平、岗位与专业匹配性等新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高校学生就业评价体系势在必行。(8月30日 半月谈) 这些年,有关就业率注水乱象,在中国高校这片江湖,基本算不得什么高深的“套路”。只不过,有的吃相文雅,外人难以窥破;有的吃相丑陋,自己曝光到台前。 教育部年年“打预防针”,但注水就业率亦是年年丑闻扎堆。就在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还曾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中明确“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结果呢,隔月就有媒体曝光,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数百毕业生却遭遇“被就业”:多位学生反映,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部分“被就业”学生报考基层公务员资格受影响。此后,甘肃省教育厅回应称情况属实。这是注水到一拍两散的,如果皆大欢喜,各自缄默不语,谁能知道其间的猫腻? 眼下,就业率注水的动力是越来越足。一则,高校生源危机,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最惨的当然是高职院校、以及民办院校。举例来说,8月14日,湖北省高职高专投档,共投出档案11.4万个,而招生计划有133489个,也就是说,有2万个招生计划没完成,有61所院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窘境。于此背景之下,如果就业率的数字再比较难看,招生这条生命线上,就要拉响红色警报了。二则,就业率长期成为教育部门对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重要参考数据。遗憾的是,世易时移,就业率考评方案始终未变,这也等于变相逼着一些学校在就业率数字上做刻板文章。 其实,传统签字盖章的就业率统计,早就不适应2016年的现状了。比如90后等“慢就业群体”出现,先休整或游玩,并不等于丧失就业能力;又比如就业多元化,微商电商等职业,显然没法用传统标尺来界定;再比如眼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少数小微企业基于成本考量,也不愿在就业协议上正规守法……凡此种种,都在客观上影响了高校初次就业率的统计。从这个意义上说,就业率统计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是自己先转型,不能穿着20世纪的鞋子走21世纪的老路;二是认真挤水分,按图索骥,重点监管招生难、就业难的薄弱学校,对于高危对象恐怕更要细查入微。 高校注水就业率既然是明规则,但凡用点心、只要费点力,还有什么真相是不能起底的呢?道理很简单:禁令不如严查,通知不如罚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