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骚扰电话也需要些互联网思维
2016-08-31 09:52: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日,山东“徐玉玉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基数庞大的电话扰民事件仍然每天都在发生,不少电信诈骗犯罪就“藏身其中”。一些被用户标记了上万人次的骚扰电话,仍在疯狂扰民甚至害人。面对公众的“吐槽”,一些通信运营商却少有作为。专家认为,电话骚扰和电信诈骗虽然在性质、社会影响方面有所差别,但也有不少共性,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不足。(8月29日新华网) 骚扰电话,在这年头已经实现了精准投放,乃至于短信和电话都搞得以假乱真,到了人们对陌生电话都不敢相信的程度。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举报中心日前发布数据显示,近半年内,网民每周平均收到骚扰电话21.3个。目前,中国网民已达7.1亿。以此估算下来,中国网友每周收到的骚扰电话数量惊人。 电话骚扰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生的生活,带来的是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近一年来,中国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而最近的“徐玉玉事件”让人意识到,诈骗电话的严重性,不仅要钱而且还“要命”。 如今人们对骚扰电话的来源主要倾向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实名制落实不力,虚拟号段171/170号段的手机卡成为电话骚扰的“作案工具”,一些手机维修店、小超市仍然可以不凭身份证就轻松买到,有的甚至可以搞“批发”;另一个是,电话营销软件泛滥带来的网络电话,“电脑上可以安装电话软件,只需预存话费和网速过关,6分钱一分钟。”“软件能实现群呼、自动外呼等功能,去电显示还能设置为手机号码。” 解决骚扰电话问题,必须正视骚扰电话的根源。认识到虚拟电话运营商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换句话说,其不是电信改革,允许民资进入通讯领域的错,错在于市场没有放得更开。试想,如果有号段的运营商能够保证电话骚扰少,那么,市场自然会进行淘汰。将无视用户体验的运营商淘汰出局。现在的问题是,电话骚扰太过普遍,而虚拟电话面临着门槛和成本太高,虚拟电话运营商为了保证利益,不得不做一些违规的业务。另一方面,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对于频繁的网络电话骚扰,相关部门从技术上讲完全有能力“管死”,但却不管。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政府在治理审批乱象时,有了一个很成功的经验,那就是“互联思维”的运用。实际上,治理骚扰电话也需要些互联网思维。比如,360等软件完全有能力对诈骗和骚扰电话进行标记,对于这种上千人举报的电话,相关部门完全有理由对其进行限制和销号。当然其中难免会有误,但其完全可以借鉴微信公众号等的处理方式,给用户申诉的机会。通过互联网思维的运用,骚扰电话的治理完全可以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可以说,互联网思维在电信诈骗和电话骚扰中很好利用,关键是相关部门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