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骗子年年有,如今特别多

2016-09-17 21:09:14 马建红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这年头,没接过诈骗电话或没收过诈骗短信的,可能只剩下外星人和那些从来不用手机的人了。电信诈骗可谓与时俱进,花样不断翻新,而且似乎还带有季节性特点,开学季他们骗新生,毕业季他们骗老生,征兵季他们骗军人,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就冒充公检法给守法却胆小的人送个“传票”,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行骗对象也越来越“精准”,他们甚至知道你刚卖了一套房子,手头有笔巨款,然后用漏缴税款的桥段,让你一步步走进他们挖好的陷阱,乖乖地把钱转到他们的账户上。

在8月下旬短短的十天时间里,就有山东省的两名学生因遭遇电信诈骗而猝死,广东省的一名准大学生因被骗光了学费而自杀。这三起诈骗案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主要是因为被骗的都是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还来不及享受生活的美好,生命即已凋零,使人在惋惜之余,更痛恨那些诈骗分子的可恶。在这些猝死和自杀的受害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份可能艰辛却也有梦想的生活,只因一个猝不及防的电话或短信,就被击得粉碎,难免让人唏嘘。

面对如此猖獗的电信诈骗,网友们的关注点也是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是孩子们太单纯,防骗意识不强,所以主张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有的认为是公安机关平时打击不力而放纵了罪犯,直到闹出人命了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获犯罪嫌疑人,可见其“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还有的网友指责电信运营商为了部门利益,视实名制要求如无物,致使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利用不受管控的特殊号段进行诈骗,以逃避打击;当然也有人认为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转账或支付过程中存在监管漏洞,方便了用户的实时到账,却忽略了资金的安全。网上群情汹涌,实在是老百姓已不堪其扰!

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从理想的角度而言,假如上述每一个环节中的漏洞都能堵上的话,电信诈骗也不至于如此猖獗。不过,我们在指责受害者的单纯愚钝、相关部门的打击不力和失于监管的同时,从法律功能的角度来思考,或许会给我们解决或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打开一个缺口。

在现代法治理论中,尽管我们更多地强调法律的权利保障功能,但通过劝善戒恶、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使每个人都能过上一种安全平和的可预期的生活,仍然是法律存在的最根本理由。而要实现“戒恶”的社会效果,还必须满足“罚严足畏”的条件,这虽然会落入古代法家“严刑重罚”的窠臼,却也是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所必须。电信诈骗之所以屡禁不绝,与法律的打击不力有关。从报道中看,今年在打击电信诈骗方面的国际合作明显增多,许多海外的诈骗团伙被摧毁。当然大陆上的法律也有不足,虽然诈骗犯可能会被治罪,但结局却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被判处较长刑期的徒刑,有的会被判缓刑,有的却只是退赃、批评教育了事。当犯罪的收益远远大于犯罪成本,甚至都算不上“铤而走险”时,自然会有很多人选择这种几乎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这时候,立法上的重惩,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我虽不是重刑主义者,但对犯罪分子的宽纵,就是对善良守法公民的不公,当一种犯罪已严重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时,为了维持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秩序,适时适当地对其加重惩罚,就变得必要且必须。

事实上,即便是加重刑罚惩罚力度,电信诈骗还面临一个无解的问题。自古及今,一般人都会认为违法犯罪是可耻的,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一方面对当事人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他人也会有“以儆效尤”的教育功能。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涉讼是很丢人的,即便是在民事案件中成了“被告”,心里都有老大的不安,更何况是成了罪犯呢。可是在电信诈骗分子身上,我们根本读不出他们的耻感。由山东受骗女生猝死而牵出的诈骗犯聚集地福建安溪,居然有很多人以此为业,当地的百姓认为诈骗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反而认为骗不着才是可耻的,或者是行骗的时候被逮着才是可耻的!这类犯罪大多呈现地域性特点,比如福建安溪、湖南双峰等就是闻名全国的诈骗之乡、假证之乡,这些地方的一些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认为只有骗到大钱才算“有本事”,即便法律再严苛,对他们也不足以产生震慑作用。古人云“行己有耻”,人应该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羞耻之心,而在这些诈骗分子的眼里,受骗人的死活不会触动他们,良心和耻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面对这样一个只认钱的群体,全能的上帝恐怕也束手无策。

9月份开学后,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了预防诈骗教育,坊间还流传着许多防骗顺口溜,这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在一道道防火墙边的人际交往,会让人身心俱疲。在技术和制度上堵塞漏洞,加强监管,在道德上进行培育和重建,或许能对破解这一谜题有所助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