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社会互信的环境,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努力,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主动扛起责任,保持对电信诈骗有案必破、重拳整治的魄力和常抓不懈的耐力。】 最近,“公检法”的弟兄们都没法好好干活了……这样一句近乎戏谑的调侃,却是不少基层公检法工作人员的心声。由于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尤其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案件成了“重灾区”,人们纷纷提高了警惕,只要接到自称是公检法的电话,往往选择一律挂断,这让调查取证等正常工作难以进行。 不仅限于此,根据《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的调查,电信诈骗高发之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存在被误以为是诈骗电话而无辜“躺枪”的情形。例如,快递员因为用了174号段的电话被拉黑,导致冰激凌月饼都化了;北大清华的招生电话,险被状元考生错过;有人误把红十字会电话当成诈骗电话,错过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性命的机会…… 与被诈骗到倾家荡产的案例相比,这些“误把李逵当李鬼”的情节,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悲情的元素,甚至看起来有些搞笑。可是,一旦停下来反思这种“过度”警惕,动不动就“拉黑”陌生电话号码的心理,背后映射出的,却是社会信任被拉掉了“底裤”。 从“徐玉玉案”开始,人们意识到电信诈骗,不仅仅涉及受害人财物损失、监管职能部门的失职,更映照出社会互信的大环境,正在一点点被蚕食。与乡土中国时代的“熟人社会”相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邻人开门不相识”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体系中,人与人之间保持一份必要的信任,是社会得以高效运转的前提。 《新周刊》杂志公布的2016中国信任报告中提到,“社会复杂,人心险恶,安全感匮乏,人们本能保守地倾向于不信任的初始态度。信任危机带来的社会心理恐慌是中国人幸福感与安全感丧失的根源之一。”类似“一律挂断公检法电话”之类的防骗招数,正是缘于对社会失信现状的无可奈何。由于缺乏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信任,人们往往只能选择最简单粗暴的拒绝。如果良善柔软的心灵,被一骗再骗而得不到及时的修复,注定只能慢慢长上厚厚的硬茧。 近期的好几个案例都说明,电信诈骗虽然十分猖獗,但对其的治理却并非束手无策。从“徐玉玉案”的火速告破、嫌疑人全部落网等等可以看出,只要公安机关迅速响应,集中力量尽快打击,就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当前蔓延的诈骗乱象。然而,受困于电信诈骗副作用的公检法电话无人敢接听、某地某号段号码被全国人民拉黑的现象,却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解决的。正所谓人心倒了难扶,重构社会互信的环境,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努力,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主动扛起责任,保持对电信诈骗有案必破、重拳整治的魄力和常抓不懈的耐力。□文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