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想蒙蔽谁?
2016-10-26 10:23:02 来源: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空气采样器本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作为国家直管的西安长安区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然而,出于自身政绩考量,西安当地多名官员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目前,涉案人员已被羁押。(10月25日 《华商报》) 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过滤了污染空气,装饰了环保数据,如此掩耳盗铃,是在蒙蔽谁呢?这背后无非是政绩考核压力下的“铤而走险”。政府部门对环境末位的官员有处罚要求,官员为了逃避处罚,给采样器堵棉纱。但是,这种“小聪明”,最终让多名官员涉嫌造假被警方带走。 环保造假并非是零成本。就拿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来说,就需突破层层关隘。长安区监测站被国家监测总站直管,为保证数据真实,设了多层关卡防人为干扰:同步传输到环境监测总站、远程监控、每年开展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技术手段,都在制度上力图扎紧漏洞。但各种高尖端的防范措施,却挡不住那块“棉纱口罩”顺利塞进空气采样器。造假者如入无人之境,怕是非一个人在战斗。 事发之后,环保长安分局局长、监测站站长、副站长等人被警方带走。人数之多,即便称不上“塌方式渎职”,也可以认定为环保战线一隅的失守。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就是此次环保造假者的全部阵容,但他们构成的地方保护主义,给了原本应当光明正大的环保遮丑、遮羞。 新环保法为环境保护形成了法律上的震慑,先进的设备为治理环境提供了硬件支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也列入考核各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方方面面的使力,都是为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会沦为一句空话。但在执行层面,很多官员还是以“官帽”为行动指南,做的事情让人感到和环保意识是南辕北辙。去年,媒体曾经报道西北某市环保局内洒水车朝空气监测设备喷水,事发之后,也就是责令当事人员书面检查。如此“罚酒三杯”,自然会有人拾阶而上。如今,看到多名官员因环保造假被警方带走,才知道新环保法不是“纸老虎”。 环境末尾原本只会面对行政考核,现在环保造假就要上升到法律层面。违法成本摆在那里,胆大者如今也不敢妄为。但案例的背后,还要看到,治理环境污染不可急于求成,官员面对的压力之大也是事实,更重要地是,环保数据的权威性,是否要再次摸底?不保守地说,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的造假,恐怕非长安区一例吧。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