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危害猛于烈火,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吸毒、不染毒,更不能替毒品洗白、美化。】 “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命把它挡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国庆期间,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先抑后扬,突破10亿元票房,成为“现象级”电影。剧中,高刚、方新武等一众缉毒警察以其热血、担当、勇武,实力圈粉的同时,也让观众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深了解。不少人在看完电影之后,还心有余悸地感叹:毒品的危害原来这么大! 然而,就在《湄公河行动》热映之时,10月13日,民谣歌手宋冬野因涉毒被抓。据宋冬野交代,他吸毒已有两年,最初就是因为听人说“吸毒可激发创作灵感”。“激发灵感”“保持专注”“集中精神”……相当一部分是听信了这些“美丽的谎言”,“就尝试一次”“就一点点”,结果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毒品历来都是社会的公害,我国也不例外。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吸毒人员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低龄化特征,在我国有统计的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吸毒人员就有146.5万名,占比超过62%。许多年轻人为了承担吸毒的高额费用,不惜铤而走险,走上贩毒之路。2015年,我国共抓获35岁以下的毒品犯罪嫌疑人11.85万名,占被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总数的61.3%。青少年成为贩毒的主体,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毒品危害猛于烈火,我国的禁毒宣传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为何许多青少年还是“前赴后继”地跳入毒品火坑?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上总有一些声音在对毒品进行美化、洗白。青少年处在人生“叛逆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受到一些错误言论的影响,往往觉得吸毒是很酷的生活方式,进而主动“上钩”。 近年来,一些演艺明星被曝光吸毒,更为青少年群体做了很坏的示范。然而一些网络媒体、网络平台却把涉毒明星作为吸引关注的噱头,大肆渲染,为涉毒明星造势。如此作为,全无道德底线,更是将法治踩在了脚下。 毒品导致社会财富流失、人性沦丧、道德滑坡,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刻意美化毒品、为毒品洗白,行为上与贩毒无异。目前,世界毒品问题加剧扩散,我国禁毒形势严峻复杂,除了不断加大查禁毒品的力度外,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吸毒、不染毒,更不能替毒品洗白、美化。为了岁月静好,别让他人替你负重前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