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实名制还需“一体化联动”推进
2016-11-14 09:25: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在快递单寄件人姓名一栏填上一个“奇”字,无需出示任何身份证件,包裹便成功寄出。从去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快递实名制,经过一年多时间,真的名存实亡了么?“你寄一本书不需要身份证,只有国家开一些重大会议时才会查一下。”这是记者日前在北京丰台区一家菜鸟驿站咨询快递实名制时得到的回复。(11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快递实名制讨论了好几年,相应的规章也一步步升级,今年还相继出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YZ0149-2015)》,要求做到“100%先验视后封箱、100%寄递实名制、100%X光机安检”等,但实施快递实名制一年多来,至今无法彻底落实,“矮大紧”“流川枫”“番茄打卤”等假姓名甚至不写名,仍可邮寄快件。 应该说,实名制早已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快递实名制在情理认同上并没有障碍,毕竟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2011年以来,杭州﹑广州﹑滁州﹑柳州相继发生“快递爆炸”事件,2013年山东“夺命快递”事件,人人都可能成匿名快递的受害者。那么,快递实名制为什么这么难落实,甚至“名存实亡”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从客户层面看,最担忧的是信息泄露,所以有意无意隐去真实姓名,视作对自己的保护;从企业层面看,快递实名、开箱验视,势必增加工作量,导致效率降低,成本上升,因而不认真执行实名制;从监管层面看,快递实名制涉及工商、工信、公安等多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看似都在管却都没有用心用力管好,导致出现监管漏洞。 快递实名制遇到的问题并非独有,在民航、铁路、通讯等领域推行之初也曾遭遇阻力,但实践表明,实名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安全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验告诉我们,推进快递实名制不能单兵突击,而需“一体化联动”。一则,进一步完善立法,细化行业标准,完善实施细则,优化操作流程,切实消除公众顾虑,增进彼此信任;二则,严格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强化职业道德培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信息泄露者的惩处力度。 同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明晰监管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强化综合督导,推行“黑名单”制度,提升违法成本,“倒逼”快递企业内部管理。发生信息泄露,不仅查处直接违法人法,对快递企业及其营业网点也要追溯问责,甚至依法吊销执照。如此,在快递安全和公民信息安全之间才能找到最佳平衡点,快递实名制才能得到大众支持和真正落实。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