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实名制已接近完成,但监管的秩序还远远地跟在后面磕磕绊绊,法治的、机制的、责任的要素还上气不接下气。】 多达11项内容的个人隐私,只需700元就有人帮你分分钟搞定,且有第三方软件提供担保。更甚的是,对方不仅能为你提供7天×24小时的服务,而且能帮你半小时查完经纬席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手机定位,以及精确到秒的开房记录数据。媒体记者的调查起底,再次突破了人们对信息裸奔的认识底线。 诸如开房记录、四大银行存款、手机通话、乘坐航班、上网记录等隐私,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几乎条条都属于警方侦办案件需要时、走完正规流程才能查询到的信息。个人隐私这么廉价就“被裸奔”了,不禁让人惊出冷汗。这倒不是真怕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而是为不法分子的“毒到”手法感到震惊。一个手机号码的失控,就能被不法分子“骗死”,如此私密的信息一旦被不法者利用,个体的安全又如何得到保障? 综观这些被不法分子轻易获取的隐私信息,人们不难发现,条条信息都与一个关键词有着必然联系——实名。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个人信息实名制之前,信息化时代的不安全因素日益剧增;而实名制之后,只要任何一个掌控信息的关口出现漏洞,个人隐私安全就变得十分脆弱——你以为自己衣冠楚楚,但别人只要花费700块钱,瞬间就能把你看得一丝不挂。 虽然不能因为实名制有漏洞和隐患,就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但实名制这把双刃剑,的确向社会亮出了其可怕的一面。实名制的好处可以罗列千万条,比如可以建立追溯和责任机制,方便职能部门信息联网与查询等等,然而只要这些信息中属于个人隐私的任何一点管理失控,它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置人一败涂地、甚至置人死地的武器。 遗憾的是,类似于“证明你妈是你妈”的低级循环还没彻底废除,实名制下的个人信息还没整合到完全便民利民的时候,实名制下属于个人隐私的信息,反而轻易被不法分子玩转开来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智商的对决、效率的对决、法治的对决。 更令人遗憾的是,记者的这次体验式报道,在采访过程中曾向包括警方在内的多个职能部门报案,并且向网络平台反映,都没有收到具体的处理结果。 在一个个人隐私可以被精准、快速收集并疯狂交易的时代,首先暴露的,就是实名制信息系统的把控漏洞。这些漏洞,不论是技术的,还是人为的,它客观造成的后果就是给社会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其次暴露的,是职能部门的监管漏洞。个人信息实名制已接近完成,但监管的秩序还远远地跟在后面磕磕绊绊,法治的、机制的、责任的要素还上气不接下气。这些问题,必须与每一起个案一起面对,一并解决。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