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医疗器械“洋垄断”需先斩利益链
2016-12-13 15:11: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年来,我国一些医院呈现不断扩张趋势,由于应对市场竞争等原因,有些医院迷恋于斥巨资购买大型进口“超级设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医疗器械存在“洋品牌”垄断、价格虚高等问题,客观上加剧了群众“看病贵”。(12月12日《新华网》) 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在庞大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进口的洋医疗器械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甚至出现了“洋垄断”现象。比如在CT类、磁共振MRI类、核医学类以及血管造影机DSA类等大型高精尖诊断器械市场,超过70%的市场份额,长期被“GPS”(即GE美国通用电气、Philips荷兰飞利浦、Siemens德国西门子)等三家外资企业所垄断。 国内公立医院普遍迷恋洋医疗器械,热衷高价购买“洋枪洋炮”。从表面上看,主要是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趋势引发对智能化、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而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国产医疗器械确实与进口器械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使得医院和大众对国产医疗器械不信任,过度认为国产医疗器械在技术上就是不如进口的洋医疗器械,直接导致在医疗器械的招标上明确要求仅限于进口医疗器械,谢绝国产医疗器械,把医院有进口医疗器械当成吸引患者前来就医的有力竞争利器。 但从根本原因上说,归根结底还是公立医院购置进口医疗器械背后存在的利益链在作祟。一般来说,公立医院采购进口的洋医疗器械,医院的相关负责人都会从中拿到不小比例的回扣,近年来各地有不少医院院长就因购置医疗器械拿回扣而落马。比如,前几年,一台韩国产的三维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卖给医院价格是160多万元,送给院长的“好处费”高达30万元。换句话说,用公共财政购买价格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可以让医院领导的私人口袋鼓起来,价格越贵,回扣越多。另一方面,医院使用进口医疗器械的检查等收费标准比国产器械的要高,这中间存在的价格差,实质上就是医院的利润空间,可以增加医院收入,让医生能享受到更优厚的福利。可以说,购置进口医疗器械存在的高回扣、高利润,直接诱导医院及其领导更愿意采购进口医疗器械,而非国产医疗器械。 但毫无疑问,公立医院迷信“洋枪洋炮”,直接增加了公共财政用于购置、维修进口医疗器械的费用,给医院造成了经济压力,加重了政府财政包袱。而且,最终为进口医疗器械的买单的广大患者,增加了患者的看病费用和就医成本,加剧了群众的“看病贵”。另外,高端医用设备核心技术掌握在生产医疗器械的外资企业手中,使得医疗诊断、治疗数据和患者医疗档案等信息安全面临风险。 可见,不管是降低财政压力,减轻患者看病负担,医疗器械市场“洋垄断”格局亟需打破。一方面,以政策为引导,推动医疗器械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技术水平,生产出更多可以满足医院需求的国产高精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必须斩断医院热衷购买进口医疗器械背后的利益链,铲除背后的腐败因素,让医院领导在采购进口医疗器械上拿不到个人好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