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遏止收视率造假,需要自律与他律并举

2016-12-14 15:29:38 周磊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一致决定:联合全国电视剧制作行业,签署自律公约,从现在起,坚决杜绝收视率作假现象。又一轮“收视率打假”行动展开了。协会授权其法务委员会:立即调查取证,向司法部门报案。用法律手段惩处黑势力,维护公平正义。(12月13日《北京晚报》)

电影票房造假,近几年闹得是沸沸扬扬,严重地干扰着行业秩序。殊不知,电视剧的收视率,原来也存在造假的现象。最近,媒体人刘春在微博爆料称:“一部电视剧,制作机构竟然要花每集30~50万的价格去找数据公司做高收视率,否则就可能因为收视率不高而遭电视台腰斩或降价。”而法务委员会在一纸声明中提到的“在我国,电视收视率作假由来已久”,更是将收视率造假的“潜规则”公之于众。原来,收视率造假早已是久治未愈的行业顽疾。

电视剧产业假收视率曝光,导火索或许是《美人私房菜》撤档事件。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收视率造假已经像毒瘤一般遍布于整个电视行业,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据称,当前即使制作精良的作品,也必须花高价购买假收视率数据,以保障达到电视台要求的播出标准,否则就将面临停播、降价甚至是颗粒无收的境地。“花钱买收视”的电视行业潜规则,“潜”的不仅是那些没品质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就连那些质量优良的电视剧也逃不出被“潜”的厄运。

在我国,收视率俨然已经成为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有收视就意味着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就可能一败涂地,甚至面临撤档的风险。在这样的语境里,各卫视频道普遍就会争相购买收视率,营造出“用心用钱去做戏、不如花钱买收视”的行业歪风。

人为“制造”收视率,一方面,会极大地扰乱电视剧市场秩序,也不利于电视台、广告商、制片方构建正常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难以反映出节目的真实质量。内容低劣的电视剧可以通过收视率造假获得“口碑”,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反而可能因为没有购买收视率连进入公众视线的机会都没有。电视剧传递出的是一种文化价值,其社会影响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可见,真实有效的收视率,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电视剧管理部门也曾要求各大卫视签署拒绝收视对赌的倡议书,但成效一直不尽人意。如今,新一轮的“收视率打假”行动再次启动。但很显然,斩断买卖收视率的利益链条,仅靠行业自律是行不通的。只要买卖收视率的风气不刹住,行业自律公约就会沦为一纸空文。

遏止收视率造假,需在建立科学电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外部加大约束力度,实现自律与他律公治。既然有刷量、做收视的技术,也一定存在反造假的技术。既要从技术层面挤掉收视率中的废水,力求实现最大限度的真实数据。也要敢于亮剑揪出负面典型,给予相应的惩戒措施。只有在实质性阶段有所作为、形成自律效应,“收视打假”才不至于每次都被笑话是一场转瞬即逝的媒体风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