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视角不一定看得清孩子的世界
2016-12-16 10:19: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连日来,“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让这所北京市海淀区的名校备受质疑。该校校长杨刚及三位涉事孩子的班主任吕老师接受了媒体专访,就校方回应为何滞后、为何认定此事为“偶发事件”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校园欺凌事件,是不容回避的存在。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偶尔被欺负”。其实,我觉得这个数字应该更大才对。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可以为此作证,不仅被欺负过,可能还欺负过人。只不过,其中大部分都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校园欺凌,长大后回忆起来,也不觉得苦涩。 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受到关注,总理甚至都为此做出批示,主要是因为更为恶劣的暴力事件频发。尽管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我们应该知道,事件与事件是不一样的,得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将中关村二小事件直接等同于校园欺凌事件,大而化之地分析,尽管可以引申出很多很多,但脱离了事实判断的价值判断,往往并不靠谱。 满是污秽物的厕纸篓套在同学头上,从后果上看,当然非常严重,孩子的委屈和家长的愤怒,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还原到学校男厕中的那几十秒,导致恶劣后果发生的,却又可能真的只是同学间一次不计后果的恶意行为。这和一方长期的、想好了就在某个时间地点对另一方进行攻击的“蓄意或恶意”,并不一样。 世界确有恶意,我们从来就不是生活在伊甸园之中,成长的过程中想要不受任何委屈,其实只是家长的美好愿望。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普通孩子平均每三分钟就会出现一次带有恶意的行为。但是,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情往往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糟。我们当然要保护孩子免受欺凌,但是也没必要过于敏感,而是应该给予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空间。 中关村二小事件之所以出现僵局,也许主要不是孩子之间摆不平,而是家长与家长之间以及家长与学校之间摆不平。这里面,受害者家长处理问题有点因为愤怒而略显冲动,施害者家长没能更好地换位思考受害者心理,学校在应急处置能力和方式上更显业余,尤其是第一次“针对不实言论保留追究责任权利”的声明,明显是火上浇油。 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培养孩子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偶发事件”思维不能有(都应高度重视,从每件小事抓起),“偶发事件”心态可以有(不按成人手段,解决孩子问题)。不管处理什么问题,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