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人员相比,公职人员吸毒往往与腐败勾连。因此,防范公职人员吸毒,根本出路还是回到腐败治理上来,重构公权力运行机制,让公权力无法变现。】 今年以来,湖南省部分市、县纪委通报的涉毒公职人员至少有92人。记者梳理发现,湖南涉毒公职人员中有市、县级机关的党员干部,也有镇政府工作人员。从通报情况看,湖南公职人员涉毒案件,多现“聚众吸毒”“伙同他人吸毒”等情况,一检察院检察官还进入专供吸毒取乐的“嗨吧”吸食毒品。 2015年4月,时任湖南临湘市市长龚卫国因涉嫌吸毒被调查,轰动一时。湖南省今年以来通报涉毒公职人员至少有92人,令人错愕。市长、检察长、局长等公职人员吸毒,甚至“聚众吸毒”,颠覆了公众对吸毒群体、吸毒行为的传统认知。专业研究人员运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的一个普适性结论——吸毒群体普遍存在“三低”:年龄偏低、文化程度偏低、就业能力偏底。公职人员没沾一条,以身试毒为何因? 吸毒行为分析认为,挫折应对是重要推因。一些人遇到挫折与烦恼,又找不到合适的排解渠道,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导致心灵空虚、精神萎靡,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在合适的条件下(如商人用毒品行贿),毒品便趁虚而入。据报道,龚卫国之所以成为“毒吏”,一个重要背景是“升迁无望”。对于未尝试毒品者,快乐体验是致命诱因。这类人,吸毒不是一种难以抗拒的生理需要,尝试或拒绝可以主动选择,尝试冲动更多出于对快乐体验的追求。当美酒、美食、美女、金钱等无法满足一个人的原始欲望时,毒品就成了他们追求巅峰体验的介质。公职人员吸毒,这两种原因占比较大。 防范公职人员吸毒,一个惯常思路是,对党员干部8小时之外的生活轨迹予以监督。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24小时被监督,何愁吸毒发现不了,实际却是困难的、办不到的。有时候,孩子吸毒父母都发现不了,遑论组织?还有一种说法是,关注公职人员心理健康,适时进行心理干预,纾缓他们的精神压力。这个建议同样知易行难,缺乏可行性。 公职人员吸毒,要与反腐败合并治理。与一般人员相比,公职人员吸毒往往与腐败勾连。毒品昂贵,吸毒就是一个烧钱行为,瘾君子都面临一个问题:毒资何来?就公职人员合法收入,不足以支付这笔费用,出路只有两条,要么由有求于己的商人免费提供,要么受贿之后购买。可以说,公职人员吸毒必然伴随腐败行为。因此,防范公职人员吸毒,根本出路还是回到腐败治理上来,重构公权力运行机制,让公权力无法变现。 公职人员吸毒,还要把法纪挺在前面。在过往的同类案件处理中,我们不难发现,老百姓吸毒要坐牢,公职人员吸毒往往止步于纪律或行政处分。把目光放远一些,这种做法不是在保护公职人员,而是在害他们。身正为范,对公职人员吸毒处罚不说从严,至少也应该保障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