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禁绝药品回扣该下何种"猛药"?

2016-12-26 10:09:03 李泓冰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这个平安夜,让一些医生以及“医药代表”失去了安宁。央视以8个月蹲守调查推出的16分钟专题报道“药品回扣泛滥”暗访,指出医生回扣占药价30%-40%,引起全民关注。

药品回扣,持续时间久矣。医药代表一职,也不独中国有,西方也一样存在。其职能本也并非是发放回扣这样龌龊,而起的是医药互动、学术沟通和临床服务的作用。但镜头中的“医药代表”,举止鬼祟,公然行贿,严重偏离职业的正当合理性。而医生收取回扣的自然态度,让“医药代表”下个月赚回一部手机的“担保”,更让医生"白衣天使"的神圣形象再次崩坍。可以说,略为平复的医患关系从此将再起波澜。

国家卫生计生委纠风办立即表示高度重视,要求上海、湖南两地卫计部门对高价回扣事件展开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对违规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然后呢?

医药回扣积重难返,治理整顿十余年而未禁绝。如同官场不乏腐败官员,学界存在无良教师,新闻界也有红包记者,医药界也必有无良药企、失德医生的存在。仅有愤怒无济于事,关键在于,处理相关责任人之后怎么办?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早就说过,在我国,很多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中间价格增加了十倍,“有很多违法的事情在里边”。不是没有尝试过药品降价,不是没有打击过医药回扣。违法违规的中间漏洞依然无法彻底堵上。

以德治医固然需要,以制度疏导可能更为必要。所以,究竟该冲何处下“药”,这远比处理几个医生更加重要。

比如,央视调查一出,舆论再度呼吁药品降价。根治医药价格虚高,只靠“降价”或能收一时之效,但并未“对症”。以前的事实证明,就算真的暂时降下来,日后也能照样升上去,或是换个包装和药名,就摇身一变,乌鸡变了凤凰。更何况,新药研制难度极大,周期又长,如果唯廉价是从,谁还肯花大力气创新药品?而廉价优质老药更没人愿意生产。据称,目前价格虚高的是某些无效神药、质量低劣的仿制药和部分专利期已过原研药。

药品回扣是一系列复杂利益纠葛,如以药养医、过度用药、商业贿赂公行的集中体现,不是简单降价就能禁绝的。倒是药品价格的透明公开值得尝试,但这透明也不是公开药品物理成本就足够了。社会上常有一个心脏支架成本几十元,但装到身体里就几百倍的愤怒传言,这种“透明”就相当荒唐,怎么不说培养一个能装支架的医生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有多么巨大呢?

那么,再把板子往医生身上痛打?失德医生固然需要严肃处理,但也非治本之策。难道房价高,只怪售楼小姐拿提成?旅游成本高,皆因导游吃回扣?显然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长期以来,医药不分家、诊疗费畸低的体制,就在明里暗里鼓励医生“以药养医”,坚守医德、拒绝同流合污的医生,明摆着“吃亏”。

那么,究竟该冲着什么下药呢?

说来早已不新鲜,是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医疗投入的有效提升,医药不分家体制的彻底改革,医患沟通机制的真正建立和完善,同时保证患者和医生的基本权益,大幅提升医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在这样的前提下,用严格的制度遏制医疗腐败才有可能奏效,让医者“不必腐不敢腐不能腐”——治本之策不是没有,不是不为,是太难为。关于医药体制的改革,呼吁了这么多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就反复证明了,它有多么难改,它所涉及的既得利益之力量有多么巨大。

可是,医疗领域,人命关天,更何况事关十三亿国人的利益,再难的改革,也必须痛下决心、痛下狠手。

如同中国的现代化走到今天,遭遇众多堆叠累积的矛盾与挑战,需要全而深的改革以破之,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也正遭遇众多堆叠累积的矛盾与挑战。中国改革的目标,是要圆“中国人民的幸福梦”,而医院的发展目标,则是服务病患,满足百姓的健康长寿愿望。现代化的阻力,也要用现代化观念破解,科学精神、平等意识、诚信原则若能一以贯之,可能会成为医患矛盾的“化骨绵掌”——有了科学精神,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医疗水平、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了平等意识,以此为准则,加大投入,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做到贫者有其医,最大可能共享公共医疗服务;有了诚信原则,大处方、回扣、医托等时弊或能迎刃而解……

确实需要提醒医生们,时时重温行业先驱的信条:医者之一生,乃为他人非为自己,不思安逸,不顾名利,唯舍己救人而已……

同时需要提醒媒体同行,医药卫生报道需要专业素养,也需要理性表达。一些媒体在转裁央视报道时,干脆如此标题:你付的药价,近半进了医生腰包——这显然夸张了问题严重性。央视报道只说有个别医药代表给的回扣是30%,更多的是15%左右。虽然回扣拿多少都是严重违规,但媒体报道必须准确严谨专业,不能以吸引眼球为唯一目的。也不能让更广大兢兢业业、医德高尚的中国医生成为“背锅侠”——他们常常不得不背负整个医疗体制长期积累的历史欠账,不光要承受现代医术有限而带来的无力感,还要承受医疗资源稀缺导致的超负荷疲惫,承受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医药不分、医不如药的失衡感,以及因个别医生失德而职业尊严遭污名化的尴尬。

矛盾总是存在,但冲突不应该是医患关系的常态。媒体要成为社会理性的沟通桥梁,既要掀行业黑幕,也要让信任复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