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报道,12月25日下午,南京市民熊女士在新街口管家桥附近捡到一个皮包,里面的钱夹里有近万元现金。熊女士执着地冒雨等了近两个小时,最后实在等不到人才报警求助,警方很快找到了失主。令人感慨的是,熊女士本人在今年下半年刚被人骗了约40万元,此案目前还在侦办中。 好人好事见得多了,但像熊女士这样“有故事”的好人,更让人觉得敬佩。自己刚刚被骗走巨款,捡到大笔现金还执着等待失主,这股精神值得点赞。尤其是熊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自己一直为这件事不痛快,但不是自己的钱不能拿,更不能让别人替我承担这种痛苦”。用网络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三观正”、有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眼下,社会上极个别人对于还要不要做一个好人,产生了怀疑。典型的例子是,父母教育孩子“别人的闲事少管”,认为“老实人吃亏”。的确,做一个好人需要严格的道德自律,也许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抵御很多诱惑,但做一个好人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内心的道德选择,跟自己处于哪种境地、遭遇了什么并不直接相关。有了这份内心的坚守,才能保持社会正气,才能让人不管在哪种情形下,都能以不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要让好人精神更深入地传播开去,不仅要鼓励这份内心的坚守,更要让社会看到“好人好报”并不只是一种传说,让“老实人吃亏”等说法不攻自破。在很多地方,对好人好事给予一定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还在积分入户等方面优先考虑,就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正如很多网友跟帖评论所说,对于这位拾金不昧的熊女士,最好的嘉奖也许就是警方尽快为其追回被骗走的40万元,让“好人好报”发挥现实的感召力。 这一“特殊”的拾金不昧案例,之所以引来大批网友点赞,只因为它指向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一个好人并没有那么复杂,也用不着“看情况”“讲条件”,而更多是出于一种已经习惯成自然的道德自律。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这份内心的坚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