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新实体经济的巨大贡献不仅在纳税

2017-01-04 07:28:24 曹林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经济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是有新旧之别。比看得见的纳税额和就业机会更伟大的贡献是,新实体经济的代表企业在深深嵌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同时,用他们的企业家精神改变着中国企业,用他们的创新和创造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改变着中国的产业和经济结构,为实体经济找到了方向和未来。】

BAT几大互联网企业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一大变化是,从过去比投资、比收入、比老板的阔,到如今比捐赠、比纳税额、比各种社会贡献。新年伊始,几大公司就竞相向公众晒自己的社会责任清单。比如,阿里巴巴发布数据称,2016年阿里集团与蚂蚁集团全年纳税238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纳税近1亿。此外还公布了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创造超过3000万就业机会等多项数据。

去年有一句励志语“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再说”红遍网络,相比每天赚一个亿,每天纳税一个亿是什么概念?有人统计过,在不同的城市,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要赚一个亿,北京人需要901年,深圳人需要1002年,武汉人需要1316年。有个词叫“纳税大户”,一般来说,企业年纳税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就算得上纳税大户了——日纳税就近1个亿,真算得上超级纳税大户了。

记得去年5月,杭州媒体有一条新闻说,“杭州12家顶级企业去年平均每天纳税超1亿元”。一年之后,一家顶级企业的日纳税额就近一亿元,这见证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裂变式发展,更是新实体经济在中国的高歌猛进。

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带来更多的增长,才会缴纳更多的税,纳税额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对经济贡献度的重要指标。从纳税数字的飞速提升,可看到新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前段时间,有人充满不屑地说“90后开网店是国家隐患”,把年轻人开网店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在新经济扮演如此巨大作用的今天,竟还如此故步自封,实在有人说不过去了。严格说来,经济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是有新旧之别。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抓住机遇创新,那就可能以全新的形态创造未来,而漠视机遇一味抱怨,就不可避免被边缘化,甚至惨遭淘汰。对于新事物,如果今天看不见,那就明天看不懂,后天肯定来不及追赶了。

纳税光荣,巨大的纳税额体现着新实体经济对社会举足轻重的贡献。其实,这些企业对当下经济社会的贡献,远远不止那些看得见的层面——本身巨大的纳税额、平台所带动的纳税、创造的就业机会、反哺传统产业的资金、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等等。比看得见的纳税额和就业机会更伟大的贡献是,新实体经济的代表企业在深深嵌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同时,用他们的企业家精神改变着中国企业,用他们的创新和创造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改变着中国的产业和经济结构,为实体经济找到了方向和未来。

中国人已经生活在新实体经济之中,新实体经济已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无法离开——尤其是作为消费主力的中产白领,已经像离不开空气一样离不开新实体经济。一个白领,日常生活也许可以离开某个生产冰箱、电视、空调、笔记本、手机的企业,觉得这些企业跟自己离得太远,但无法离开微信、淘宝、百度、京东、滴滴等等——每天都有大批传统企业离场而去,人们可能毫无感觉,但哪怕这些新实体经济企业的某个小程序出现一丁点故障,可能都会让人们的日常生活陷入焦虑和混乱。

把人们拉进深度的互联网生存,让人们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离不开,这就是新实体经济的强大和伟大之处。不仅普通人离不开,传统企业更离不开,比如每年创造销售奇迹的“双11”,并不只是电商的盛宴,更是制造商的盛宴,因为网店卖出去的东西都是制造商生产的,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被纳入到新实体经济的生态圈中,在进入这个生态圈中完成自身的升级。

向新实体经济致敬,不只因为他们的纳税额。一家企业日纳税近亿元,你可能没有感觉,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可假如这样的企业停止运转一天,甚至一小时,陷入焦虑和混乱的你就知道新实体经济是如何重要了。百度的一个小变化,阿里的一个小创新,微信的一个小程序,都可能成为改变人们习惯的大新闻,甚至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潮流,这就是新实体经济的力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