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不争利是解决停车难的钥匙

2017-01-17 08:06:23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解决停车难需要土地投入、财政补贴、社会资源投入,还需要相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场地积极配合。停车难说到底是民生问题,解决停车难最终要面对的还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关部门应该以自身的公开、透明、不争,将心比心地换取百姓的配合、支持和自我规范。】

1月16日上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审议3项法规草案,其中包括制定北京市停车管理条例。

“马路两边到处停车,机动车把人行道都给霸占了,到底谁来管?”“老城区能不能多设些临时车位,解决市民停车需求。”“小区私设地锁特别多,怎么解决?”一说起停车,不管开车的不开车的,老百姓都会有一串问题涌上心头。停车难、停车乱,是近年来北京市民关注的问题,也是每年北京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在回家、上班、购物、看病之前,开车的市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能否找到合适的车位。与此同时,占据自行车道、社区绿地、消防通道等,车辆乱停乱放也已成为广大市民居住、出行的重要干扰因素。截至2015年底,全市机动车总量超过560万辆,而停车位只有约400万个,机动车与基本停车位供应的缺口巨大,而且供需矛盾呈现日益加剧趋势。停车难、停车乱已成为矛盾突出的重要民生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出台法规进行规范管理。

然而知易行难,有关法规的出台并不容易。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原本力争在2016年出台,但由于本市停车专项规划尚未制定,停车普查工作仍在进行、供需矛盾突出、停车付费等理念不深入等原因,有关条例的制定工作有所顺延。

停车难,难在哪儿?首先是客观条件确实受限。北京市地少车多,在城市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车位历史欠账与车辆增长迅速的现实,矛盾突出。由供需矛盾诱发的利益冲突,则加剧了停车难。目前国内各城市普遍存在的停车难、停车乱,其背后的问题则是管理部门繁多、利益分配复杂且不透明。在这种复杂局面下,还广泛存在停车收费可以打折、讲价,以及黑停车场猖獗等乱象。

目前很多居民本来就缺乏与停车相关的成本意识、付费意识,在各种乱象的干扰下,对停车付费更平添了许多不情愿。这种状况加剧了乱停乱放现象的严重程度,加大了正常的停车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提高了有关立法工作形成共识的难度。同时,居民停车付费意识的淡漠,也为后续的规划与土地供应、吸引社会投资等工作带来阻碍,这也大大提高了停车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的难度。

北京市治理停车难的基本方向已经清晰,主要原则是停车有位、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原则上,未来将没有免费车位,而要让广大居民真正接受停车付费的概念,有关管理部门必须主动做到不与民争利,通过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带动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

道路停车位等公共资源的招投标、经营及相关收入支出情况,应及时公开公示,方便群众监督。收费员中饱私囊的问题也需要根治,应采取有效措施切断路边停车的现金交易。有关主管部门不仅自身不能争利,还要严格管理相关企业及工作人员,杜绝任何公共资源成为少数人的“唐僧肉”。只有这样才能让停车付费等理念深入人心,并开启停车管理的规范之门。

停车本是件小事,但其规模日益庞大,再加上问题经过多年积累,目前停车已是通过系统工程才能解决的大问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土地投入、财政补贴、社会资源投入,还需要相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场地积极配合。问题看起来很难、很大、很复杂,但有关主管部门在做事的过程中,还是应从“小”着手。停车难说到底是民生问题,解决停车难最终要面对的还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关部门应该以自身的公开、透明、不争,将心比心地换取百姓的配合、支持和自我规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