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新增贷款再创历史纪录,亟需改变信贷偏好

2017-01-17 10:04:10 盘和林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央行1月12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全年企业的新增贷款规模则同比减少了1.28万亿,而多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项目增加了5.68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额的比重接近45%。

从2016年总体货币供应来看,央行在汇率预期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因素情况下,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举措,基本上保持了金融市场的基本平稳,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有两个问题引人关注:一是房贷几近畸形地高企特别是7月份新增房贷占新增贷款比重超过100%,全年接近45%,占据近“半壁江山”。二是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出现较大背离,特别是实体经济增速赶不上信贷增速。这都引发金融部门会助长“脱实向虚”的担忧。

笔者认为,信贷不仅仅要从增量上进行管理,还要向均衡投放方向进行努力,尤其是需要着力改变银行倾向于房贷、国企、大型企业、政府等信贷偏好,尽可能实现社会合意的结果。这是2017年金融改革尤其是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金融工作切实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近日要求“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需要。

从数据回到经济现实层面来看,虽然2016年全年新增贷款“再度刷新历史纪录”,但并没有均衡地传递到微观经济层面。央行全年新增12.65万亿贷款,即便是9-12月份持续显示社会融资规模、企业新增贷款持续远超市场预期,但从微观企业来看,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融资贵”并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近年来实体企业老板期盼银行信贷支持的疾呼仍然不绝于耳。

首先,需要肯定和赞赏的是,金融部门在支持实体经济是下了功夫的,特别是9-12月份的金融数据可以说是金融部门一张支持实体经济的靓丽成绩单。一是企业贷款融资力度加大。9-12月份企业贷款增量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经营性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多增明显。二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高于市场预期,提示金融正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多2.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44万亿元,同比多增1.17万亿元。三是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提示金融结构不断在优化。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占比上升。2016年企业债券余额为17.92万亿元,同比增长22.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5.77万亿元,同比增长27.6%。

但评价信贷优劣不能光看信贷规模。我国信贷结构很不尽人意,其中有两个“信贷偏好”不用看数据,也“地球人都知道”:一是国企、政府、大型企业信贷比重较高,有数据称国企占信贷总量的65%以上;建行2014年公开的数据显示,特大型、大型客户占贷款余额71%。二是房地产行业信贷畸形占比。去年7月份的新增房贷惊人地超过100%,全年接近45%。

评判信贷结构的优劣与否,关键要看信贷多少进入了实体经济,多少进入了楼市和股市,及其均衡性;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多少信贷流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多少进入了亟待发展的行业(如高科技行业)。信贷结构是否合理不仅仅关系到银行业的资产安全、营运效应,更关系到金融安全以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从这些角度来审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显然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着力改变商业银行的社会不合意“信贷偏好”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客观地说,这既有体制性复杂因素,也有商业银行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等自身利益诉求,更是金融资本“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必然无法靠商业银行的“自律”来实现,必须通过优化市场激励措施、改善信贷环境、设计公共政策等一系列深化金融改革的措施,来切实改变商业银行的信贷偏好,引导信贷流向农业现代化、环保产业等社会合意的领域,以及成长型企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这恐怕是信贷“再度刷新历史纪录”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