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彻底杜绝数据造假的丑恶现象,务必真正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务必完善绿色的考核机制】 1月17日,辽宁省省长陈求发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比例高达23%。2013年岫岩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超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据称,这是辽宁省首次公开确认经济数据造假,舆论认为承认本身即态度,有助于矫正“GDP迷思”。笔者以为,如何依法追责更值得期待(1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 财政数据造假危害多多。虚高的财政数据,不仅给国家决策带来直接危害,容易形成误判,使其对策失准,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降低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危及可持续发展。更何况,在分税制体制下,财政收入虚增的税收数额,也要按比例向中央和省上缴。因此,辽宁数字造假,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不说,相当于平均每人要多交税收1000元。 财政统计数据造假是早就为公众所诟病。这一丑陋的“官场现行记”,追根溯源其实不单是对“GDP迷思”,亦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官场文化有关。进一步来说就是:一方面,科学的发展观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以“GDP”论英雄排座次的政绩考核机制,令官员“唯GDP是从”;另一方面,尽管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对统计数据造假行为有处罚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没有完全落实,加之“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价值体系依旧坚挺,导致不少官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时,好看的统计数据,其实也为上级机关增光添彩,所以一些地方尽管明知下级数据有假,却往往视而不见,保持一团和气。 在笔者看来,吹牛上税不仅让辽宁付出了惨痛代价,而且更恶化了地方政治生态,形成了错误导向。官场风气“脱实向虚”,既带坏了干部队伍,更直接损害了政府公信。去年上半年,辽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负增长省份,为-1.3%。这种断崖式的下滑,就与长期经济数据不真实,存在大范围造假有密切关系。当然,难得的是辽宁省政府不掩其丑,不讳己过,表现了实事求是的真诚态度。这无疑是今后遏制财政注水恶劣风气的良好开端。但要彻底杜绝数据造假的丑恶现象,就必须真正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必须完善绿色的考核机制,始终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财政数据造假,说到底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是我国统计法的明确规定。统计法以及由监察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有关处罚规定中,均明确违法者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记过、撤职直至开除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且看辽宁如何对造假链条上的参与者从严溯责,将问责进行到底。 跟帖 背离实事求是精神 坚持实事求是是党和人民之福,背离实事求是是党和人民之祸。实事求是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都不能丢掉。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数据造假,严重与党的实事求是精神相违背,已经涉嫌违反统计法,应该依法对相关责任者予以严厉惩治,决不能草草收场。 四川 彭忠富 |
相关阅读:
- [ 01-18]以反腐败力度严惩统计造假
- [ 10-26]堵塞空气采样器易,堵塞群众鼻孔难
- [ 10-26]从严执法,令环保造假“零侥幸”
- [ 10-24]换个视角看“8成新药临床数据涉假”
- [ 10-20]环境治理岂容“矿泉水瓶里治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