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杜绝“专利买卖”扰乱自主招生

2017-02-28 08:33:01 熊丙奇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2017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即将拉开大幕。在往年自主招生中,不少高校都将获发明专利或有发明成果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的条件之一,而这一条件也催生出了一个“专利买卖”、“专利办理”的市场。记者了解到,一些专利代理公司声称可提供专利申请和转让服务,以帮助考生获得自主招生的“敲门砖”。专家表示,专利允许转让,也不会对被转让人的资格进行审查,但自主招生的高校应在这方面加强管理。(2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在笔者看来,根据我国专利申请情况和自主招生操作,准确地说,出现目前这一现象,并非自主招生催生“专利买卖”,而是“专利买卖”盯上自主招生。与论文买卖一样,我国早已存在为获得一纸专利证明的专利买卖。此前,有的专利并没有多少创新价值,只是用来通过考核,或派评优、升学(研究生免推)的用场。针对高校将专利作为申请自主招生入围条件,专利买卖又找到了“新买主”。本来,高校自主招生将获得发明专利作为入围复试条件,从鼓励创新角度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对专利拥有者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至于让有的家长把购买专利作为自主招生捷径。

这要求既治理我国专利申请乱像,又完善我国高校自主招生。

如果了解我国专利申请现状,就不会对自主招生中出现的专利买卖大惊小怪。因为这种情况早已出现在高校教师申请专利,以及大学生申请专利中。由于专利是考核教师,大学生评优、评奖学金的指标之一,一些教师、学生就想方设法去弄专利。而我国低水平的专利申请,让一些机构看到其中的商机,以此开展买卖专利的“业务”。这和我国论文代写、买卖交易完全一样。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位列世界第一。然而,我国在海外的专利申请数量较为“惨淡”,在2014年仅有3.67万件,占比不足5%。反观传统的专利强国美国、日本和德国,海外专利的申请量几乎占到各自申请总量的一半。分析指出,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发明才需要在国外申请专利保护,我国海外专利申请量比重过低,说明专利的创造性未达到国外专利授权的要求、无法在国外获得专利授权,或者专利缺乏实用价值、并不需要获得国际保护。发生在自主招生中的专利买卖,更说明专利含金量堪忧,如果专利真有创新价值、产业化前景,申请者完全可以通过专利挣钱,也舍不得轻易转让专利,而那些用于自主招生交易的专利,几乎可以说就是一纸专利证明而已。

其实,高校自主招生杜绝弄虚作假的专利买卖,并不难。一方面,高校在自主招生章程中,可明确告知考生,学校将在自主招生中对有专利的学生进行针对专利创新的考察,如果复查出弄虚作假的问题,将取消自主招生资格,且视为高考作弊处理;另一方面,高校在公示自主招生入围复试名单时,应公开学生获得专利的详细信息,以接受其所在学校同学监督。如此,还会有多少学生(家长)铤而走险去买专利?当前的问题是,有的高校只看有无专利,而不在面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就如只看是否有论文发表,而不针对论文进行答辩一样,买专利和买论文,都是只看有无专利、论文,而不关注真实创新所致。另外,更严重的问题是,有的家长可能与高校内部人员里应外合,只要弄到专利“敲门砖”,之后就畅通无阻。

针对只看学生提供的材料,而不考察评价真实创新能力的问题,需要高校完善面试考察——面试的用意本来就是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而针对自主招生中的利益输送问题,则需要推进高校治理改革,为确保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要建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并加大自主招生的透明度。

世界第一的论文数和世界第一的专利申请数,这是追求创新政绩而非创新实质的结果,很多针对论文发表和申请专利的乱象均与当前功利的创新追求有关。因此,自主招生需治理,我国专利申请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的功利化问题更需要全面治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