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上马未下鞍 撸起袖子加油干”两会系列评论 全国“两会”期间,住房问题再次引发热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住房问题时表示,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何谓住房的居住属性?通俗而言,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住房居住属性的强调,与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方面的基调一脉相承,都是剑指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炒房行为,希望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和调控手段,使住房能够逐渐回归其基本属性,让居民不受高房价的过大影响,降低房地产泡沫对经济构成的潜在风险。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个道理虽不复杂,但落实起来却很艰难,历年的调控不可谓不严厉,部分限购政策已到了苛刻的地步,但最终的结果,却极易进入越调控越上涨的怪圈。囤积房源、高价卖出,似乎已成了只赚不赔的一门生意。 经验表明,单纯限购难以解决问题,限购固然可以暂时抑制购房欲望,但购房欲望却不会消失,只是暂时潜伏了下来,一旦限购条件解除,购房欲望将随之膨涨。不仅如此,限购也对达到购房条件者有激励作用,在奇货可居的心理影响下,极易出现“越限购越抢购”的现象。加大土地供应理论上有抑制房价的作用,但住房的闲置率是个无底洞,在居住属性尚未回归的情况下,再多的房源都可能被囤积和闲置。 限购也好,增加土地供给也罢,种种基础性的调控措施之所以难有理想效果,除了多属临时性举措,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外,也与调控措施缺乏点睛之笔有关,假如这几道坎不迈过,住房的居住属性很难回归。 炒房和房产闲置,是居住属性回归的最大障碍,应大幅增加囤积和房产闲置成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征收房产税。一旦开征房产税,不断炒房冲动被遏止,而且抛售房产有望形成趋势,房价非理性上涨势头将得以扭转,住房的闲置率也有望随之降低。 除此之外,还要精准把握炒房心理,为闲散的社会资本找到更多投资出路。消费者手中有闲钱,但存银行的利率难抵通货膨涨,投入股市十有八九会出现亏损,民间借贷风险也很大,不如投资房子,既安全又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若不为这些闲散资金找到出路,他们就会成为住房的真正“刚需”,成为房价的最大推手,“房子是用来住的”就难以变成现实。 (未来网评论员 罗志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