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歪风的民间丧葬,不能听之任之
2017-04-05 11:02: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祭祖传统。祖先留下的清明节,本身也饱含“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但是今年清明节期间,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却发现两个对比鲜明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农村地区陋习难改,很多家庭“死要面子”,为办丧事大肆铺张浪费;另一方面很多大城市纷纷出现“天价墓地”,虽然不必举办铺张的葬礼,但城市人还是惊呼“死不起”。(4月4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广大农村的发展让我喜让我忧,喜的是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村贫困人数越来越少,忧的是农村办丧事越来越讲究,越来越奢华。如新华社4月2日发布的一篇文章,却揭示了很多农村地区另一面景象。一场丧礼,3天宴席吃掉16万元,花掉一家10年的收入。究其因是一些人为了所谓的“尽孝道”、“争面子”,不惜血本,甚至高举债台,大肆操办,攀比成风;一些殡葬商家为了迎合好讲排场者的胃口,也“与时俱进”巧立名目,甚至还烧“纸二奶”“纸品牌护肤品”等,推出各种稀奇古怪、奢华无度的殡葬服务;一些“白事先生”殡葬服务一条龙,巧立名目诱导消费,为殡葬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煽风点火。难怪网友编了个段子:白领甲说,“好羡慕农村人,买块墓地不需要几十万”;农民乙回应道,“哪里有城里人舒服,丧葬就在殡仪馆搞定,不像我们老家那样规矩多”,事实确实如此,不但造成了极大浪费,也加重农民负担,以致因丧返贫。 《孝经》云:“五刑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但什么是真孝?中国人历来是讲究实际的。看一个人对父母孝与不孝,不是凭一时一事,也不看你后事如何张扬,而是重在长久,重在生前。生前之孝是真心,死后之孝是假意;生前之孝是为老人,死后之孝是为自己。 丧葬作为我国传统的“六礼”之一,其举办的目的是为了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理应办得简朴、庄严、肃穆。然而,近年来一些丧事被办得喧嚣、热闹、奢华,甚至不伦不类、滑稽可笑,不是一场葬礼花掉10年收入,就是墓地价格堪比房价的“天价墓”,只让人大呼“死不起”,这与丧葬的本意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当然,也有些人在父母故去之时,为了化悲痛寄托哀思,加上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希望老人到另一个世界时一路走好。于是就大操大办,极尽铺张,不惜巨资,搞迷信活动,结果搞得筋疲力尽。其实这实在是一种愚孝。孔子曾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说,老人生前、死后都可以体现孝心,而非只有“厚葬厚祭”才能体现孝心。一句话,与其“厚葬厚祭”不如“厚养薄葬”。 对于一些冒歪风的民间丧葬,不能听之任之,要寻求破解之道。一则,政府适时出台符合丧葬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二则,社会应在遏制为打肿脸充胖子办丧事大肆铺张浪费的“厚葬薄养”发出移风易俗的中国好声音。三则,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树立科学、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尚,如采用节地葬式。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