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习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提出,“可以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规范网上服务事项”、“优化网上服务流程”、“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创新网上服务模式”及“全面公开服务信息”等五大“优化再造政务服务”的举措。 启动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和电子商务立法 2016年,电子商务法治领域有两大重要事件:一是《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二是电子商务法正式进入立法程序。 2016年12月24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壮大电子商务新动能、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创新电子商务民生事业为主线,对于推进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政策环境创新,指导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引领电子商务全面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入研究了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地位和新现象,为进一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明确了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了电子商务提质升级的五大任务,并提出要健全法律法规及相应机制。 2013年12月,电子商务法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通过初审并于2016年12月27日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草案共8章94条,包括总则、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电子商务交易保障、跨境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八大部分;坚持“规范发展和鼓励创新”两大主题,开宗明义表明本法目的与宗旨在于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电子商务活动中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公民个人信息权”首入民法总则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编纂首期工程,这是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法,也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法。作为公民权利法的总纲,民法总则的一个突出亮点是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层面提出个人信息权,并明确了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 网络时代,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以聚合形式存在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等网络平台,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网络运营商已经形成对个人数据的实际控制和垄断,公民作为数据内容的主体完全不了解自己的数据在何时、何地、被何人、以何种方式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针对这些乱象,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是我国民事基本法对“公民信息权”的首次确认,尽管民法总则没有就“个人信息权”做出法律定义,但可以清晰地看出民法总则所确定的“个人信息权”,其保护的核心不在于“个人信息”本身,重点是如何规制第三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加工、传输等行为。公民行使信息权利的基础,正是基于公民作为信息内容的主体有权决定其个人信息在何时、何地及以何种方式被谁收集、使用、加工、传输。 ================================================================== 习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尽管2016年我国的网信法治建设成绩斐然,但仍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法治理念,继续完善相关网信领域的法治建设。 笔者认为,可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网信领域的法治建设:一是网信领域的立法既要加快增量也要盘活存量,在推出新法的同时,应不断整合修订现行法律,积极推动现有法律法规延伸适用于网络空间;二是在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及民法总则确定的“个人信息权”的基础上,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和细化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的规则和保护边界;三是应强化关键信息通信设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保护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流动方面的立法;四是应关注和规制互联网市场的恶性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方面的立法;五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网络安全法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加快出台与网络安全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强化网信法治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全民网信法治文化素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因此,只有建立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法治环境,才能赋予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生命力。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
相关阅读:
- [ 04-18]网信事业新发展︱马云谈习总书记4·19讲话:让互联网造福人类
- [ 04-18]习近平“4·19讲话”呈现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 [ 04-18]习近平“4·19讲话”蕴含国家网络治理的“五观”
- [ 04-14]【网信事业新成就】国际社会应从习近平“4·19讲话”里把握机遇
- [ 04-13]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一周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