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翻新,解围网络骗局还需溯源治理
2017-04-26 11:02: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一个编造的“慈善富民总部”机构,以“解冻民族资产”为幌子,连日来忽悠全国各地的受骗者来北京鸟巢“领钱”。昨日鸟巢暂停参观一天,此前在此聚集的大批中老年人已离开。记者从受害者家属处了解到,此次来京参加“富民大会”骗局的亲属已经陆续返乡。(北京青年报 4月26日)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达7.31亿人,预计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将接近7.6亿人。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同网络有关的犯罪状况近年来屡见不鲜,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危害日益严重,普通网民、特别是中老年网民遭遇诈骗的几率和风险逐年增加。如何更好地防范和监管网络欺诈行为,已成一大难题。 “某地领钱”、“解冻民族资产”类似的诈骗案例屡见报端,为啥还有这么多中老年网民上当受骗?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老年网民进入网络时间短,相对于接受过大量网络信息轰炸的青年人来说,中老年人缺乏对谣言、骗局的甄别能力,易受到蛊惑而落入骗局。 其次,中老年人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对象。行骗者“画出大饼”,借助网民“万一能兑现”的侥幸心理,辅以洗脑式宣传、保密式联系等行骗方法,让受骗者入局后难以自醒。 所谓“民族资产解冻”仅是当前各式网络骗局中的一种,现实情况往往是,当公安、网监、银行等部门向社会宣传防范某种诈骗手法时,新的诈骗手法又出现了。笔者以为,遏制互联网诈骗问题需要溯源处理。 一是健全法律法规,目前并没有针对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司法解释,对其违法行为也是参照《刑法》中“诈骗罪”进行量刑。但是,网络诈骗危害之众、影响之大、遗毒之深相对于传统方式危害更大,加速网络犯罪立法迫在眉睫。 二则加强对网民,特别是中老年网民的知识宣传,提升防范能力。加强政府监管与平台自管,互联网企业也应加强对自身平台的自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关停整治。 社会合力共为之下,网络空间才会持续、良性地发展。 |
相关阅读:
- [ 04-18]让“常识”成为反诈骗的公众力量
- [ 02-03]电信诈骗,骗子牛还是怪“傻子”多?
- [ 12-20]“吹哨人”或许是信息诈骗终结者
- [ 12-16]反诈骗妙招不能帮助骗子“练级”
- [ 11-08]借伪慈善刷礼物,实为诈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