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传出消息,世界顶尖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将辞别清华,赴美国就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随后网上流传一篇《清华才女颜宁教授为何负气出走普林斯顿》的文章,称颜宁因连续两年未拿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负气出走。 很显然,颜宁赴美任教被视为国内人才流失的一个证明,暗示人才对国内环境的不满。但有证据表明,颜宁并不是拿不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资助。10年前她从普林斯顿学成回国执教清华,迄今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6项,经费超过800万。她坦言,她对自己在国内取得的科研成果很满意,对多方面的支持很感激。 一名世界顶尖科学家从中国流动到美国去了,就事论事地说,似乎是中国的“人才流失”。但放在全球化的大局中去观察,这只是国际间人才流动的个案,这种人才流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总体而言很正常,我们不必大惊小怪。 中国一直是人才在国际间流动的受益者。自1978年至2012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达到264万,而留学回国者达109万。走出去、送出去学知识,请进来报效祖国。正是通过这种“留学—归国”模式,我们一步步缩小了中西差距,实现了科技、教育、企业研发等领域对发达国家的追赶。 人才国际流动对中国有用,是因为欧美国家的教育、科研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对外人才交流实质是“西天取经”。落后必须老老实实向先进学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通过留学得到大量掌握西方科学与管理知识的“海归”,而且引进了大量外资企业及其高水平管理者,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研发乃至企业管理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 全球化时代,人才在全球范围流动与配置,这给中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提供了可能和机会。“一战”“二战”使全世界大量顶尖人才流向美国,美国科技优势由此牢牢确立。上世纪50年代回国的一批高水平科学家,成就了我们的“两弹一星”。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择才、引才、用才,加快国内科技进步,加快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台阶,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 有国内优秀人才流动到国外,未必就是什么坏事。人才流动是双向甚至多向的,没有出去就不会有进来。中国的大学教授能够受聘为美国顶尖大学教授,说明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合格对话者”,意味着中美双向人才流动的更大可能。人才国际流动是中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前提,流出去一个,可以引进更多。我们需要开放的心态和思维。 中国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机会,不等于顶尖人才会自动地汇聚中国。人才的国际流动本质是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人才流入一国一地,是因为那里有与其匹配的相应资源,比如资金、科研条件、文化氛围等。栽得梧桐树,方有凤凰栖。我们应当创造条件,吸引并留住天下英才,争取顶尖人才流动的“入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