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死亡蓝鲸” 游戏群不能一散了之
2017-05-11 18:29: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死亡不是游戏 保护儿童没有商量 儿童意外死亡,常常缘于生活中的危险游戏。生活中的危险游戏,除了模仿电影、电视、书籍和大人的玩笑,更多的是模仿不健康的电子游戏。好奇与模仿,是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本能。然而,儿童缺乏生活阅历,没有鉴别能力,直接接触死亡游戏,出于好奇并进行模仿的可能性极大,对儿童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家长、老师、社会工作者、网络管理者需保持警惕,一旦发现此类游戏,立即报警。 与性话题一样,死亡话题也是父母难以绕过的话题。做父母的应当相信,孩子参与讨论这些话题时,是有一定承受力的。孩子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聪明。祖辈或邻人去世时,父母与孩子坦荡、适当地讨论死亡话题,同时进行珍惜生命的启发和引导,有利于孩子理解生死,建立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理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大提高抵制死亡游戏的自觉性。[详细] 远离死亡游戏 教导青少年珍爱生命 青少年都有一种寻求刺激的好奇心,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好奇心却被家长用恐吓的方式加以限制,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导致“越恐惧、越好奇”。青少年的这个心理特征,被“蓝鲸游戏”利用了。 由此可见,阻击“蓝鲸游戏”侵害青少年,除了监管部门加大网络清理、打击力度外,家长也需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懂得生命的可贵性,彻底消除青少年对死亡的猎奇心理。 众所周知,孩子爱玩是天性使然,为何部分孩子对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死亡游戏”情有独钟呢?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电影、电视中暴力情节的影响,或对孩子校内外的监护不力,其根子在于孩子们缺乏“死亡教育”。 中国人忌讳谈死,大人对孩子谈起死亡话题时,要么闪烁其辞、有意敷衍,要么就是构建诸如化蝶高飞、回归天堂之类的美好童话。这种教育下,孩子们对于死亡,很难有正确、科学的认识。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借助家中一只小狗、小猫或家庭成员归西时,让孩子接触“死亡”的概念,让孩子感受家人对逝者的哀思。逐步让“死亡教育”深入人心,让孩子们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详细] 封杀死亡游戏 必须疏堵结合 涉嫌教唆他人自杀自残,死亡游戏这只“过街老鼠”,人人厌恶、人人喊打。对于国内出现死亡游戏的现象,我们当然不能手软,必须严厉打击。 在社会严防死守的治理高压下,死亡游戏绝不会心甘情愿地退出或束手就擒,相关人员极有可能转移阵地、转换方式。比如将蓝鲸游戏改头换面;或转换平台,利用微信群等网络空间谋生。相关部门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和管理责任,一个都不放过、除恶务尽。在严厉打击死亡游戏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疏导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民众认清死亡游戏的危害性,自觉远离死亡游戏。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死亡游戏的诱惑对象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现在的孩子学习条件好了,知识、技能与日俱增,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广大家长要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动态,和孩子沟通交流,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信息时代,没有人活在孤岛上。发现自杀倾向和不良倾向的人或群体,我们也要发挥“朝阳群众”的精神,及时举报不法行为,让健康的思想成为社会主流,降低死亡游戏的发生概率。 封杀死亡游戏,必须疏堵结合。只有坚决铲除死亡游戏的生存土壤,同时引导青年人向上、向善,死亡游戏才会真正地走向死亡,不再危害社会。[详细] |
相关阅读:
- [ 05-11]远离“死亡游戏” 让青少年珍爱生命
- [ 05-11]死亡不是游戏,保护儿童没有商量
- [ 05-11]死亡游戏“蓝鲸”来袭 我们准备好了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