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政府服务性涉企收费,决不能这边搞清理,那边仍在不断增加新项目,更不能与老百姓和企业‘玩猫腻’!”李克强总理在5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在年内对外公布涉企收费清单!对老百姓、对企业的各类乱收费行为,要抓典型,坚决曝光、重拳治理!”(5月18日 中国网) 自2013年至今,全国“自上而下”清理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确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取消收费600项以上,每年为企业减少上千亿的费用,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腾出宝贵的资金。明明国家为企业减负幅度已如此巨大,可为何企业却对国家减负力度和广度却表现出无感。声势浩大的清理涉企收费专项治理难达预期,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在地方政府——这边搞清理,那边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搞动作,导致涉企收费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企业税费负担依然不能有效地减轻。 我们知道,涉企收费项目之所以如此众多,是因为地方税收不足以应付地方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的需求。现在,地方政府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仅靠税收常常难以维系。从地方政府税费收入来看,税收与收费各占一半。也就是说,涉企收费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切身利益,每减少一项涉企收费就是减少一笔政府额外收入,涉企收费项目压缩得越多,地方政府的收入减少就越多。在地方税收严重依赖税外收费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钱袋子”越来越缩水。地方政府如何填补减少涉企收费项目给财政带来的“窟窿”,增加地方税收显然不可能,显然只能在涉企收费项目的拓展上寻找出路。于是,地方政府采用了“1-1=1”的策略,即前脚减少一个收费项目,后脚必须增加一个收费项目,唯有这样才能保持地方收支平衡。 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加速转型升级,随着新行业、新业务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地方政府各项涉企服务性收费既有合理性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强化对新行业、新业务和新模式的服务和管理,需要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为企业的服务项目中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合理合情。但是,要确保增加的各项涉企收费的合理性,必须建立一个全方位、长效化的涉企收费的监管机制——前提是全面推开涉企收费公示制,激活市场主体和公民的社会监督力量。如此,既可以及时暴露问题、纠正问题,降低不合理收费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涉企收费清单不公开、不透明,进一步压缩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的空间,更能从源头上遏止“按下葫芦浮起瓢”肆意增加收费项目、巧立名目的强制收费等违规行为的滋生,确保涉企收费在阳光下运行。 由此可见,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是一项全面、系统、专业和长期的治理工程,要防止涉企收费的“前清后增”,也要长期地查漏补缺和持续监督。现阶段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所有涉企收费置于阳光下,力促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不断延伸和拓展,自觉接受市场主体和公民的社会监督,从根本上治愈涉企乱收费的顽症。“放水养鱼”才能为企业减负,进而助力中国制造业创造转型升级。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