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小楷家书”里的亲情与传承
2017-05-24 16:20: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母亲大人如晤:久未归家不知身体尚安康否?儿远在他乡至为挂念。”21日,宋勇权用小楷书写完这封家书后,盖上了自己的印章。21日,在陕西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内,数十名大学生手执毛笔用小楷书写着家书。自2016年以来,该院256名学生每逢母亲节、父亲节便用小楷书写家书一封,如今学院要求学生每月写一封。该院开展此项活动,旨在开展孝文化感恩教育,还原古代文人部分日常生活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高雅的学习氛围。(5月22日 新文化报) 如今已是微信时代了,无论人在天涯海角,只需打开手机,便可即时通信。通信方式也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和语音,视频都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如此看来,通信方式已如此便捷,“小楷家书”的重出江湖,倒是颇显过时与违和。事实上,这年头还手写书信的人已是寥寥无几,信封邮票都成古董,能拿得起毛笔,写得出小楷的恐怕更是稀有品种。那么,“小楷家书”究竟能有多少人写得来?对于大学生这些新兴人类,通信方式一下倒退几十年,究竟能不能行得通?恐怕更是不容乐观。 不仅如此,“家书”一词几乎已成为故纸堆中的语汇。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大学生就与真正意义上的“家书”渐行渐远了,曾经有过一个笑话,父母收到儿子寄来的信,感动不已,急忙打开一看,却是四个字“无钱,速寄”,而即便是这样一则笑话,如今也已丧失了现实语境,和爸妈要钱也不必那么麻烦,只需微信一下即可。 不过,如今的通信方式固然的快捷方便了许多,但是“家书抵万金”的分量却并未改变。事实上,与微信等即时通信方式有所不同的是,家书这种书面通信方式中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信息和沟通上的意义,而更寄托了一种情感,对于父母而言,收到孩子的家书与收到一条微信,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子女而言,给父母寄出一封“家书”所蕴含的感情,更是手机键盘上的敲击,或是微信留言所无可比拟的。 某种程度上,家书的含义早已超越了信息传递这一层面的意义,而是能够承载更多的亲情传承。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对微信,“小楷家书”的确可能胜算微乎其微,但在培养学生感恩之心,传承亲情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却不宜低估。期待这样的大学生“家书计划”能够走得更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