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高考,不可或缺的社会景观

2017-06-08 09:11:27 王子墨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0年。

高考,实在是太特殊了。每逢这一节点,除了数百万考生,举国进入高考模式:工地停工、车辆禁鸣、交警护航,连广场舞也为之停跳几天;在各路媒体上,高考的消息铺天盖地,无处不是公众的追忆往昔与赶考学子的励志誓言,连广告营销也要蹭上高考;而只要高考语文考试作文题一公布,一年一度全民写作文的网络狂欢又要上演……

高考太特殊了,特殊到在这几天,空气里,几乎每一个分子都在传达一个信息:现在在高考。无论身在何方,都能感受到以花样百出的形式参与高考,放眼全世界,这样一幕都是罕见的。

高考业已恢复40年了,但它所承载的社会期待丝毫没有减轻,舆论在其面前依然不能“淡定”。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高考是“一次考试、终身缅怀”,怀念与感激,期待与反思,在这几天汹涌而至,将高考的每一个细节与纹路审视一遍。

在某种程度上说,高考呈现“特殊”的一面,引发超乎寻常的关注,恰恰由于它是“正常”的。正常,体现在于高考本身的存在,就是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常识的重申。尤其是在对社会流动性的讨论日益高涨的今天,高考所承载的,不只是一次考试,而是公开、透明的社会底线,是勤奋刻苦的传统价值观。尤其是当社会的复杂面相不断显现,“背景”“关系”乃至“颜值”等不可捉摸、难以确定的游戏规则被广泛批判,相形之下,高考无疑是最为正常、最为透明的规则。社会形态无论历经怎样的改变,高考可以历经40年而热度不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们在世事变迁中对常识、底线的渴望。

高考在微观层面,是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呈现;从宏观层面,它也是社会公正的标记。高考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步,早已嵌入了宏大叙事的话语中,成为国家发展路径的一个注脚。恢复高考以来的40年,与之相伴的是命运选择的自主,社会秩序的构建,居民财富的累积,中国经济的腾飞。这些虽都非高考之功,但高考所体现的对知识的尊重,对权利的认可,对拼搏的鼓励,都是中国这几十年成就的精神源头。因此,对高考任何的礼赞都是应该的。

不可否认,高考并非完美无瑕,高考改革同样是一个高频词汇。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应忘记高考的精神气质:知识学问的涵养,个人选择的自由,考试规则的公平。高考的改革,也当顺着这样一条正常的轨道,贯彻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平等、公平的共识,照顾个体的幸福,符合人性的期待。全社会对高考,因感念而聚焦,因珍惜而期待。

恢复高考走过40年,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景观,我们已无法设想没有高考是何种面貌。今天,我们依然因为它的到来而激动,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对社会的期待:它有改变命运的希望,它有公平透明的底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